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二章 屈膝一跪(1 / 2)

第三十二章 屈膝一跪

第三十二章 屈膝一跪

阳光明媚,在石桌前与庞德相对而坐的马却如坠冰窖,心寒不已。

庞德将匕放在马面前,微微摇了摇头。

他不会怪马将他舍弃。

君臣主仆,作为臣仆,他本就不能要求君主什么。

天下既然有一个能够为曹操舍身断后的曹洪,一个能为曹操荒唐糊涂而付出性命代价的曹洪,庞德也可以为马豁出性命。

只可惜时运不济,庞德重病在身不能在马危难时刻帮他一把,那就更不能拖马的后腿。

如果金城被破,庞德死在韩遂兵马刀下,他一点儿也不会怨马,反倒死得其所,算是对马家善始善终。

但是郭嘉突然率军来救援,庞德就不能无动于衷,既然郭嘉为了他能够以身犯险,庞德又怎能漠视这一份情义呢?

“孟起,我想问你,你是否知道郭使君的志向?”

庞德不回答马的问题,却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马沉默。

郭嘉的志向?

说好听点儿是为了四海苍生一匡天下,说不好听就是狼子野心图霸天下。

不管哪一个说法,至少郭嘉绝对是一个开拓进取的君主,从他想要出关东进,威慑刘表等等作为来看,他绝不是一个会与其他诸侯和平相处的君主。

这个天下,正因有了八方诸侯,才有了国家不统一的局面,谁能结束这个诸侯割据的局面,谁就是新的天子,汉室?气数已尽。

庞德这个问题其实是心照不宣的。

见到马没有回话,庞德继续说道:“孟起,倘若有天郭使君与你兵戎相见,两军对垒阵前,你来告诉我,我该不该为你与郭使君拔剑相向?如果应该,那我岂不是恩将仇报?如果不该,那我又是不忠之人,两头为难,无法抉择,我想,还是当断则断吧。”

忠义难两全,庞德心知他选择弃马而去会遭到无数人的抨击,认为他是见到马实力不济后转投更强大的郭嘉,这些,庞德都不放在心上,如果今天他面前的是马腾,庞德就绝不会选择离去,而是宁愿背负不义之名始终效忠马家。

庞德没有去问马的志向,他弃马而去并不因为马有没有雄心壮志。

但是马却低下头开始反思。

这些年,他究竟做了什么?

马腾在世的时候,马声名骤起,名震西北,而他除了一个锦马的威名外,还有什么?

马腾死后,马除了想要为父报仇而冲动了一回外,基本上都是漫无目的得过且过地在自己的属地待着,沉浸在成为君主的荣耀中不可自拔。

纵观天下枭雄,最强盛的两位应该是郭嘉与曹操,而这两人今日强盛并非朝夕之功,他们的强大不是一蹴而就,是通过五年,十年,十几年长期积累,不断开拓进取的成果。

可是马思来想去,不是他没有空间去展,而是他或许根本就没有方向与这一份野心。

诸侯争霸没有规定谁必须靠一己之力打拼才行,马可以联合韩遂,可以与曹操虚与委蛇,甚至可以在郭嘉背后突施冷箭,姑且不论成功的几率,至少他连这个想法都没有。

仍旧这样浑浑噩噩地走下去吗?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马如果连自己究竟想在这一盘天下棋局中得到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他这个君主还有必要当下去吗?

在郭嘉眼中,马命中注定就是一个将才,再高,他够不上。

与马恰恰相反的人是刘备,刘备注定是一个君主,不管他颠沛流离还是命悬一线,刘备始终是一个要成为君主的人。

马自己也知道他现在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别说郭嘉防着他,就算郭嘉对他不设防,马也很难掀起多大的风浪,除非真能擒贼擒王。

他治下的属地乱得一塌糊涂,百姓逃命,农耕荒废,军民疲敝又灰心丧气,在他这个君主治下没有安全感的百姓,哪怕现在现在家里还有余粮,都会举家逃去关中。

不管百姓是否拥戴马,现在有一点是肯定的,有了郭嘉的兵马在金城,这金城才算有保障,如果郭嘉的兵马撤走,恐怕韩遂不来打,金城军民都要奔逃此处。

君主做到他这个份上,马深感无地自容。

“令明,你走吧。”

马端起杯酒,仰头饮尽,然后起身背朝庞德向府内走去。

马对庞德恨不起来,尤其庞德为马家效劳十余年,又是这么光明正大地摊牌,马本就对庞德怀有几分歉疚。

事成定局,木已成舟,庞德要走,马杀他无济于事,反正都是失去庞德的结果,不如好聚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