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第814节(1 / 2)





  徐达的30万明军,气势如虹,一度扫荡江东,屡败强敌,所以这三十万明军,杀气腾腾,无疑是一支劲旅。

  江东猛虎孙坚对战徐达、常遇春的明军,战绩是七战七败,没有一次取胜。

  由此可见,徐达、常遇春这一对大明双璧的可怕。

  在徐达身边,是虎背熊腰的猛将常遇春。

  常遇春的武艺,与五虎将在一个层次,都是冲锋陷阵类型的猛将。不仅如此,常遇春还有带兵能力,号称统帅十万骑兵,将无敌于天下。

  司马懿父子在徐达、常遇春两员名将面前,也不敢摆谱。

  “夏军动用多少兵力攻打汝南?”

  “40到50万左右,汝南一战,夏军至少损失数万人。”

  司马懿虽然兵败,但以他的智谋,还是准确推算出王翦、张须陀用于攻打汝南的兵力。

  “我的兵马,与王翦的兵马,数量在伯仲之间。陛下还出兵攻打交州。只有平定交州,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北伐中原。”

  徐达琢磨了一下当前的局势,王翦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司马懿,来势汹汹,拓地到淮南。

  徐达面对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在兵力没有优势的前提下,没有必胜的把握,也不敢轻举妄动。

  接下来的每一步,事关朱元璋的北伐大计,徐达、常遇春两人不敢怠慢。

  徐达、王翦隔着淮水对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王翦如果轻易南下,很有可能会演变成淝水之战的剧本。

  徐达如果北上,那么可能会演变成不少朝代北伐失败的剧本。

  淮水一带,变成了夏国、楚国、明国,三国鼎立的局面,西北是张华的夏国,东北是项梁的楚国,南边是朱元璋的明国。

  “此人来不及逃走,被我们生擒。此人自称是晋惠帝司马衷,司马懿的重孙。”

  王翦一边与徐达的明军对峙,一边清点俘虏的武将。

  除了被俘虏的西晋猛将北宫纯、投降的东晋大司马桓温,王翦的秦军在击败司马懿的晋军时,还活捉了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因为是半个傻子,所以逃跑都晚人一步,来不及逃走,就被秦军给活捉了。

  “这个人没有威胁,放了他吧。”

  来自隋朝的张须陀知道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晋惠帝司马衷是少数人畜无害的皇帝之一,张须陀干脆直接释放司马衷,废为平民。

  如果活捉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那么张须陀还能向张华邀功。

  但上交司马衷上去作为功劳,多半有些羞辱隋军的战斗力了。

  张华甚至都不屑于将司马衷关押在天牢之中。

  这是浪费粮食啊。

  “那个……在下既不会种植庄稼,又没有一技之长,若是独自谋生,可能会因此饿死,不知是否可以当你们的俘虏……”

  司马衷苦思冥想了好一会儿,可怜巴巴地乞求张须陀、王翦等敌将不要放了自己。

  司马衷没有一技之长,投靠司马懿之后,司马懿没有任用司马衷,但分了几个仆人伺候司马衷,司马衷也算是有吃有喝。

  要是被废为平民,司马衷多半会饿死,所以司马衷宁愿当俘虏,吃皇家饭,也不愿去种田……

  “……”

  张须陀、秦琼等隋朝武将彼此对视一眼,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离谱的想法,一个堂堂男子汉,居然没有生存能力。

  “罢了,留他在军中。等活捉司马懿父子,再一起向主公献捷。”

  张须陀不在意地摆摆手,权当在营中养了一头猪,多一张口而已。

  司马衷感恩戴德:“多谢将军。”

  王翦、蒙恬等秦国武将竟然也无言以对。

  秦琼不禁叹息:“谁能想到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竟然会有如此后代,还导致五胡乱华,险些令华夏沉沦。”

  陈宫打量淮水的地形图:“司马懿只带万余残兵南下,名存实亡,我们占据汝南郡,接下来就看主公是否可以解决李世民了……”

  第六百八十九章 围堵李世民

  长安城,大战还在持续,张华与李世民在朱雀门交战十余日,双方互有胜负。

  各支东征的兵马返回关中,李世民的唐军处境越加困难。

  司马穰苴、田忌、匡章等齐国武将,率领齐技击等齐国将士,与唐军激战。

  匡章派出一支齐军, 换上唐军的盔甲,试图伪装成唐军,夺取朱雀门。

  但军神李靖的六军镜,不仅有三分之一的概率无视军团受到的伤害,还能照出敌我,识破敌军的伪装。

  匡章的奇兵被李靖发觉, 遭到唐军围攻,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来。

  “唐军的主帅李靖还真是棘手的敌人,只能与之正面交锋,而计谋对其几乎无效。”

  匡章灰头土面回来,他惯用的计谋,在军神李靖面前,毫无用处,不免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