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第302节(1 / 2)





  “主公,贼首李自成被诸将斩杀,除了逃走数百人,大顺军其余人等,要么战死,要么归降。”

  几十名北魏武将向拓跋焘邀功。

  拓跋焘皱眉:“我不是下令活捉李自成?怎么将其杀了?”

  “沙场上刀剑无眼,生死相拼,李自成不愿投降,又与我们厮杀,因此只能杀了他。”

  “罢了,既然李自成已死,那他就没了利用价值。速取米脂寨,不要给张华抢先一步。”

  拓跋焘还是漏算了张华这一势力会同时行动。

  万一被张华攻下米脂寨,拓跋焘最多只能抢走米脂寨北边的人口,无法弥补这次率领十万铁骑南下的损失。

  为了歼灭李自成的五千老营兵和两万大顺军,斩杀李自成,拓跋焘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与李自成大战数日才勉强分出胜负。

  仅仅这点收获,拓跋焘还不能弥补损失。

  只有攻陷李自成屯粮的地方,掠夺粮草,才能获得补给。

  “留下一队兵马,厚葬李自成,此人也算是一代枭雄了。”

  “众将士在此地休整一夜,然后随我攻取米脂寨!”

  拓跋焘见众多北魏将士与李自成大战多时,人马疲惫,于是下令休整一夜,养足精神,喂养战马。

  “活捉李自成还好,李自成一死,反而棘手了。”

  拓跋焘的军师却陷入沉思,意识到李自成的死,后果可能会影响整个局面。

  米脂寨,高桂英率领忠贞营、大顺军,拼死抵挡张华的夏军。

  双方擂鼓激战,血战一日,急于求胜的张华还是无法攻下米脂寨。

  米脂寨是李自成精心建造的主城,又是李自成囤积粮草的地方,因此防备森严,各种城防工事,应有尽有。

  高桂英的忠贞营也不是什么容易对付的兵种,仗着有大量防御工事的各种属性加成,顶住了夏军最猛烈的一次攻势。

  张华急于在拓跋焘到来之前打下米脂寨,因此第一日的攻势异常凶猛。

  高桂英还是坚持了下来。

  “我小看高桂英和忠贞营了。高桂英的忠贞营和李自成的老营,既然都是大顺军的精锐兵马,必定有其道理。”

  “王平的无当飞军,前去扼守北边的山道,以免拓跋焘和李自成决出胜负以后,快速南下。”

  张华没能打下高桂英镇守的米脂寨,于是在米脂寨外面扎营,同时分派无当飞军到北边守住山道,以确保万无一失。

  诸事不可能始终顺利,出现无法快速攻陷的城寨,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张华已经有预备方案。

  “以一部兵马,堵死北边山道,其余兵马,继续攻打米脂寨,直到攻陷此寨,作为北边藩篱。”

  张华召集众将,稳定军心。

  强攻米脂寨一日无果,夏军士气难免会因此下降。

  如果强攻几个月都无法攻下,众将士还会心生怨气,甚至有可能会哗变。

  公元1161年,金废帝完颜亮带兵南下攻打宋朝,在采石矶被宋朝文臣虞允文击败,但他执意要渡过长江,下令三日渡江不得,将随军大臣尽行处斩。

  结果完颜亮引起兵变,被叛军杀死。

  张华知道教训,攻坚不下,立即安抚人心,稍微提升士气。

  至少,目前的局势对张华这边有利。

  张大川火急火燎闯入营帐:“急报!拓跋焘与李自成在北边山地大战四日,已决出胜负。我们夜不收一直在战场窥视,李自成的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几百人逃入山中。我们活捉几个鲜卑骑兵,传闻闯王李自成已经战死!”

  “李自成战死?!”

  “这个拓跋焘,还真是凶猛,与李自成血战四日,竟然还杀了李自成。拓跋鲜卑部落的武力,真是惊人。”

  “拓跋焘的北魏军刚刚经历与李自成的血战,必定已经力竭,定会休整一夜,然后明日南下。因此,次日我等既要面对拓跋焘,又要围攻米脂寨,将是一场恶战。”

  张华推测出拓跋焘的进军时间。

  即使拓跋焘用兵如何激进,任何兵马与李自成的大顺军血战四日,也不可能直接南下,除非拓跋焘想要引发兵变。

  如果拓跋焘让手底下精疲力竭的将士休整,那么最早也要次日才能南下。

  张华的夏军强攻米脂寨一日,同样需要休整。

  王守仁闭上双眼,似乎在思考对策,突然,王守仁睁开眼睛:“明公,李自成一死,对于我们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

  “此话怎讲?”

  “李自成死于拓跋焘手中,大顺军残余将士,必定会对拓跋焘充满怨恨,尤其是高桂英、李过等李自成的亲属。李自成一死,高桂英就成为大顺军名义上的首领。高桂英与李自成感情不错,高桂英必定想着如何为李自成报仇。以明公的智谋,应该不难想象,该如何应对。”

  王守仁看向张华,他相信有能力提出与“心学”相对应的“量子力学”的张华不难做出决策。

  “我明白军师你的意思了。”

  张华来回踱步,完善决策。

  王守仁的言外之意是利用高桂英与李自成,以及李自成死于拓跋焘手下这两层关系,招揽高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