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第489节(1 / 2)





  赵匡胤集结名将重兵,志在必得。

  大梁城上,李绩与薛仁贵、契苾何力等武将,观望宋军的军势。

  宋军的数量增加了至少十万,旌旗延绵数十里,声势震天动地。

  “情况似乎有些不妙,据夜不收冒死得到的消息,慕容延钊、王全斌、石守信、高怀德等人,率领十多万宋军,与赵匡胤会师于大梁城下。如此一来,我们要面对的宋军,至少二十万。”

  李绩手中有八万夏军,在之前的守城战,折损两万人,还剩下六万兵马。

  李绩需要以少胜多,守住大梁。

  柴荣听说这些武将的姓名,大多数是熟人,他曾经的部下,良久不言。

  “我们这里,还有最后的手段。”

  李绩看向柴荣,想必柴荣已经知道他的意思。

  一旦柴荣表明周世宗的身份,宋军必定动摇。

  柴荣心领神会,回应李绩:“但我们的兵马,还不足够,即使我表明身份,也无法全歼宋军。”

  “请求主公尽快攻破宛城,然后分派一支兵马,前来与我们汇合。如此一来,宋军必败。”

  李绩明白柴荣的想法,于是派出夜不收,向张华求援。

  薛仁贵指向城下的宋军:“宋军要攻城了。”

  “准备战斗!”

  随着李绩一声令下,城内武将和士卒,登上城墙和箭塔、弩炮台,全力死守大梁。

  “赵匡胤如果倾尽全力,那么确实难以防守。”

  林仁肇握着出现裂痕的伏虎棍,傲视下方宋军,如临大敌。

  赵匡胤动用二十多万宋军,倾尽全力而来,黑云压城,这次守城,更加艰难。

  宋军营地,一队队宋军兵马出营,无数攻城塔、云梯车、冲撞车、楯车、投石车林立,宋军组成万人方阵、千人方阵,从城北到城南,尽是漫山遍野的宋军。

  数十员名将、几百名小校出阵,给予守军前所未有的压力。

  狄青率领一个万人方阵,负责进攻城南。

  狄青戴上青铜面具,只露出一双凌厉的眼神,披头散发,即将投入大战。

  一员宋军武将,统帅种家军,对狄青说道:“狄青,我听说范仲淹,在为夏军效力,如今在守阳翟。”

  狄青淡然回应:“种世衡,你的后代种师道、种师中,也在为夏军效力。”

  如果种家军的种师道、种师中在此,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这个种世衡,正是他们的老祖宗,创建种家军的第一代主将种世衡!

  狄青、种世衡,在北宋与西夏的战争期间,都是范仲淹的部下,得到范仲淹提拔。

  范仲淹、种师道、种师中投靠了张华,而狄青、种世衡因为出生在中原,投靠了宋太祖赵匡胤。

  现在两个人心情复杂。

  他们要与曾经的上级,甚至是自己的后代为敌。

  种世衡说道:“可以与自己的后代交手,得知他们也是名将,没有丢我们种家军的脸面,也是一件幸事。至于胜负,并不重要。”

  “开始攻城了。”

  狄青已经听到宋军要求各部进攻的战鼓声,杀气暴涨。

  各路宋军以大梁城为中心,快速汇聚而来,像是一群蚂蚁,吞噬中间的蛋糕。

  宛城,另外一场攻城战正在进行——二十万夏军对北齐军形成合围之后,开始猛攻这座城池!

  张华与赵匡胤争分夺秒,想要尽快拿下战略据点。

  夏军堆土成山,张华带着诸葛亮、王守仁、宋献策等谋士,登上城外的土山,窥视城内守军的虚实。

  “几位军师,你们已经观察守军虚实多时,可有良策破城?”

  “可派出大部分兵力进攻宛城的西南城墙,以少数精锐绕到宛城的东北,此乃声东击西之计。”

  诸葛亮、王守仁、宋献策商议一番,献上声东击西之计。

  “那么,依计行事。”

  张华推演一番,认为没有什么问题。

  锦衣卫指挥使朱骥出现在宛城战场,向张华禀报:“留守夏城的韩非遣人来报,兵家亚圣吴起出现在夏城,击退进犯夏城的曹操两万余人。”

  “兵家亚圣吴起?!”

  诸葛亮、王守仁、宋献策等谋士头皮发麻,这般大人物,竟然出现在夏城。

  第四百章 北齐败亡

  宛城,烽火连天,超过十万夏军攻打西南城墙,一队队北齐军战死。

  在北齐武将的催促下,北齐士卒前赴后继,填补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