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2章江南四小才子之……常威?(1 / 2)





  第一场,顺利结束。

  第二场,出现了一段小插曲。

  一个考生自作聪明,弄了不少小抄藏在靴底的夹层中混进了考场。

  结果在偷看小抄时,不小心被监考官发现……

  现场捉赃,这就没什么好讲的了,当场便被强制带出考场,这一生算是彻底毁了,脸也丢尽了。

  第三场,终于开始了。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场。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科举考试实施百分制的话,那么这一场最少有六十分。

  按照历朝沿袭下来的规则,考生的考卷一般实行考官交叉阅卷。

  也就是说,单凭一个考官是左右不了一张试卷的命运的,得经过多个考官之手审阅。

  最后才交给主考官评判。

  当然,到了主考官手中,基本也就是走个过场了。

  毕竟数千甚至上万张试卷,主考官怎么可能一张一张复查?

  一般是随机抽查。

  包括落榜的试卷也会抽查,看看是否有蒙尘之珠。

  既然这一场考试如此关键,陌子鸣自然更加殚精竭虑,充分调用了自身的一切优势……

  策论,文笔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乃是理念。

  说白了,就是考生从当官的角度讲述如何治国治民。

  当然不能只讲空话,还得结合一些事例阐述。

  在这一点上,陌子鸣作为穿越人士,理念自然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

  但,这得把握好一个度。

  毕竟很多理念是远远超越这个世界的。

  举个例子,假如陌子鸣在答卷时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比如打土豪分田地……

  再比如废除世袭制的陋习,让老百姓投票选皇帝……

  emmmmmm

  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参加科举了。

  所以,绝对不能哗众取宠,既要符合朝廷的利益,同时又能为百姓谋福,也就是双赢的局面。

  陌子鸣分别从边防、赋税、工艺、外事几个方面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理念。

  当然,这些理念也是源自于前世成熟的模式,再结合当朝的实际情况加以揉合。

  总的来说,还是以朝廷的长远利益与发展为基础。

  这是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所在。

  写完之后,陌子鸣反复检查、修改、校对。

  最后,工工整整誊写了一遍。

  这时候,就彰显了“妙笔生花”技能的好处,书法有了大幅提升。

  简单来说,无形增加了卷面分……

  等到时辰一到,外面便传来考官的声音,吩咐所有考生依次离场。

  至此,三场考试正式结束。

  接下来,便轮到一众考生煎熬地等待放榜。

  当然,也有不少考生明知无望上榜,纯属留下来看个热闹的,看看到底谁能最终夺魁。

  放榜的日子一般在九月初,也就是考完之后大约半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