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权臣的宠妻(穿书)第7节(1 / 2)





  “老夫人施粥也是这样?”周达咬牙问。

  “那倒不是。”墨书得意说,“咱们府里施粥的粮食都是几十石,最少都是开三个粥棚,总会有孩子排到的。”见周达还是眉头不展,墨书低声道,“他们都是可怜人,这粥给谁不是给,自然是谁能排到就给谁,没排到的人也只能怨自己,怨不得旁人。”

  周达脸色不好:“还是施粥的人少了,等我做完了交接,再多喊些富户来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

  墨书忙道:“公子说得对,我们还是……”

  突然粥棚里传出了震耳欲聋的敲锣声。

  四周喧闹的人群为之一静!

  周达抬头望去,一个小少年拿着铜锣站在桌上,目光灼灼,声音高扬:“领粥的分成两队!老人女人小孩都站出来,蒋叔你带他们排在这边来!剩下的人跟着王大哥再排一列!清泉寺的法师带着佛祖来给大家祈福,大家想在佛祖面前闹事吗?!”

  作者有话要说:  接档文:《当王爷绑定了好感度》,欢迎提前收藏,mua~ 不甜不要钱哟。

  安亲王身份贵重,相貌俊美,京中不少贵女爱极了他。

  直到有一天,安亲王能看到不同人对他的好感度……

  那些美人好感度不高也就算了,口口声声称没了他就不能活的相府嫡女竟然还是负的!

  不,还有一个是例外。

  表妹一直表里如一,维持在零。

  *

  安亲王:“果然还是表妹对本王最真心!”qaq

  表妹:?????

  第十一章 县令

  原本还在吵吵闹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不少人看向桌上供奉的佛祖和一旁的两位大师,赶紧收回目光,心里发虚,生怕自己刚才的丑态被佛祖记住了,听话的分成两列,也不敢再去推搡老人小孩。

  “这个小子还挺机灵的。”周达赞同的点点头,“去问问这施粥的是城的哪户人家,等本公子上任后也好奖赏一番。”

  墨书奋力挤到粥棚附近,这时来了两个衙役。蒋叔从队伍一旁走出,对着那衙役拱手一礼,满脸堆笑:“二位官爷,我们是城北杜府,奉了我家大小姐之命在此施粥周济这些穷苦人家。”

  衙役不阴不阳道:“周济穷人?你这老货难道是指责县令大人不管这些人咯?”

  “不敢不敢!”蒋老汉心晓他们的来意,连忙将两个银袋赛到二人手里,“二位官爷每日巡街也不容易,拿去吃些茶,多亏了衙门风里来雨里去的,咱们昌平才能这么太太平平的。县令大人爱民如子才让这些人待在昌平,要是搁在别的地方,早就赶走了。咱们也是看着县令大人辛苦,想替大人多分担负担。”

  两个衙役摸了摸这荷包的分量,脸上的笑顿时就多了,语气也轻快了不少。

  “杜府嘛……城里都知道是积善之家。你们有这份心,县令大人知道了也会宽慰的。咱们哥俩也就不打扰你们了,要是有人闹事,就去衙门,咱们肯定给你撑腰。”

  墨书一旁看着咋舌。回来与周达学了一遍。周达摸着下巴:“那两个衙役的模样你可记着了?”

  墨书气愤道:“一个高高胖胖的,一个长得黑,我一眼就能认出来。”

  周达不屑冷笑:“他们做这种事肯定也不是第一次,若不是县令有意放纵,量他们也不敢。小门户里出来的就是这样,钻到钱眼子里就出不来了,不管到哪里为官就要刮掉一层皮。这个钱嵩还想往上爬,我呸!”

  “那个施粥的人说他们的主家是姓杜,昌平杜府……莫非是工部侍郎杜英府上?杜英与钱县令一样都是科举出身,若真是他府上的大小姐在此施粥,倒是个良善之辈啊。”墨书之所以能在一众小厮里脱颖而出成为周达的随从,就是因为记性好。出门前府里老太太特地将昌平城内需要注意的人家交际关系让他背下,好时时刻刻提醒自家的宝贝乖孙。

  周达对杜英不熟。他父亲虽是京城刑部尚书,但他本人一直在云州生活,听墨书这么一说,对杜府多了一丝好感,也有几分好奇那位杜府大小姐,心道这书香门第的小姐果然心都善。

  杜秋蔓在府里翘首以盼,终于等到了杨明昭等人回来。见他完完整整的站在自己门前,这才松了口气:“昭哥儿累不累?忙了一中午,自己可吃了?带去的茶水都喝了吗?”

  杨明昭没空插嘴,但嘴角不抗拒的往上扬,他好喜欢杜秋蔓只看着他一个人的模样。

  江氏掩面笑道:“可算是回来了,蔓姐儿念你念叨小半天了。我跟她说,男孩子就该多出去,哪有成天带在身边的,这不是好好地回来了吗。”又虚空点了点杜秋蔓,“真是一个操心的姐姐。”以前在府里时也不见杜秋蔓对弟弟妹妹们这么关心,江氏拿着杨明昭与府的那几个比了比,顿时就不纠结了,像昭哥儿这么懂事的孩子真不多。

  蒋叔与主人家见了好,连忙道:“昭哥儿可了不得,今天要不是昭哥儿在哪里,咱们也不能施粥施的这么顺利。”

  江氏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转移了,忙问:“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吗?”

  蒋叔将今天的事说了一遍,江氏捂着心口,口里念了句佛:“真是多亏了昭哥儿。明天你们再去施粥,要不要多叫些人?”

  杨明昭道:“江姨不用担心。有清泉寺的师父们在,他们不敢造次的。我与他们说了,若他们敢冲击粥棚,以后肯定不会再有人敢去施粥。”

  杜秋蔓道:“好了,大家都忙了中午,赶紧用些吃的,这些事以后再说。王大成俩口子呢?”

  蒋叔笑道:“他们要回家照看孩子,您给了他们一口饭吃,他们已是无比感激,不敢再来叨扰您。”

  杜秋蔓点点头,让蒋叔走时带了几套小孩的衣裳,她还记得王大成家里的孩子都没衣裳穿。如今乍暖还寒,穷苦人家还真是生不起病。

  下午的时候,杜秋蔓例行教杨明昭认字。不知是不是以前苦久了,如今能有念书识字的机会,杨明昭学的十分认真刻苦。一个聪明又勤奋还特别自觉的学生,总是令家长拥有强烈的自豪感。杜秋蔓终于理解家长的显摆心里。要不是场合不对,她真想带着杨明昭去楼下小区小花园显摆——看看我家的崽儿,才学了几天书,就能认识这么多字了!

  清溪书院设有蒙学,但杨明昭显然也知道以自己的年纪在蒙学里十分扎眼,便想要更快些的跟上进度。但他现在根基尚浅,只能一步一步的来。

  杜秋蔓的身体肌肉也承袭了原主的记忆,令她惊讶的是小杜秋蔓竟然有一笔好字。练字可不是靠天赋就可以出来的,还得勤奋不懈的坚持。看来原主并非不学无术,着实是被人刻意给养废了。收回了思绪,目光落在杨明昭身上,轻声道:“唔……这一笔写的有些歪了。”

  杨明昭抿抿唇,脸颊微微泛红,默默又描了一遍。似乎并不得法,这一笔比刚才还要差些。他吸了一口气,准备再写一次,突然手背一暖被人用力握住。

  “别动。”杜秋蔓低声道,“跟着我来,我带你写一遍。”

  杨明昭有些发愣,小狗一样的眼神不知所措的看着她。

  “注意力集中!”杜家长严厉道,“这一笔是这样……”

  杨明昭听话的垂下头,果然不再分心,记住下笔后的每一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