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权臣的宠妻(穿书)第18节(1 / 2)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

  否则不仅夫人交代的任务无法完成,自己大老远来这一趟也没法捞到什么好处。

  范氏终于忍着痛,花了十两银子的高价,偷偷请要去京城的镖局给她稍上一封信。没办法,如今杜秋蔓把门禁看得严,她还是趁着陪江氏去上香的路上,将信偷偷递给马六,让马六寄出去。

  京城杜府,一个美貌的妇人懒懒的侧卧在贵妃榻上。因天气热,屋里放着一盆冰,一个小丫头缓缓扇着扇子,让空气里流动着一丝凉意。

  一个管事婆子快步走进,附在她耳边低声道:“夫人,昌平那边来信了。”

  米氏这才睁开眼,笑道:“这么久才有这么一封信,可见那老货是个不会办事的。”话虽这么说,但当初拉拢范氏,就是因为她会写字,这一点在后宅女子中尤为难得。

  管事婆子道:“范妈妈他们才到昌平,千头万绪的,一时间顾及不过来也是常……”正打算替老姐妹再多说几句,见到上首的夫人脸色越来越差,管事婆子果断禁了声。

  “不错,真不错。”米氏笑意更甚了。

  明明天气炎热,管事婆子却打了个寒颤,夫人越是这样,就意味着她越生气。

  “在老宅收留了个来路不明的小乞丐,啧啧,咱们的蔓姐儿本事越来越大了,心也越发善了。”信纸被尖锐的指甲捏出一道折痕,“还有那孙掌柜,我记得去年还在叫穷,今年都有银子去讨蔓姐儿开心了,想必书坊经营得当啊。”

  米氏将信重新叠好,脸上依旧是那副慈爱的笑容:“蔓姐儿去守墓也是老夫人怒极了说的气话。如今都过去这么久了,老夫人再大的气也差不多都散了。蔓姐儿毕竟是个姑娘家,虽然说江氏跟着,但江氏为人木讷,恐怕也照顾不好蔓姐儿,还是派个人去将她接回来吧。”

  作者有话要说:  1.18红包雨走起,留言即可。

  第二十八章 闭府

  范氏自从将信寄出去后, 就不着急了。米氏的手段她是领教过,可以说是后宅妇人中一等一的好。就算米氏看了她的信后将她训斥一顿, 但只要杜秋蔓这小妮子得到教训,范氏觉得也值了。

  为了等这一天,范氏又安分了好几天。

  突然,一阵嘶鸣的马声响起, 范氏还没反应过来, 一匹枣红骏马从大门处飞驰而来。

  “妈呀!”范氏吓得跌坐在地上。定眼一看,马上之人可不就是杜秋蔓!

  “范妈妈没事吧。”杜秋蔓勒住马,居高临下, 挑眉微笑, “这马可没有碰着你,你赶快起来吧, 就算贪凉也不要一直坐在地上呀,若是过了寒气可怎么好?”

  范氏脸色极差, 拍打着身上的灰小心翼翼的站起身:“蔓姐儿这是又从哪儿牵了一匹马回来了,天儿这么热……”

  话未说完,眼旁风过, 杜秋蔓压根就没理她, 直接策马去了后院,范氏看着她的背影,眼里淬了毒。

  江氏赶来的时候就看见她从马背上翻身跳下,吓得江氏捂着胸口退了几步:“蔓姐儿,小心些!”

  “姨娘怎么出来了?”杜秋蔓甩了甩马鞭, 将枣红马交给吴春,“把我的小花洗干净,倒上煮好的豆料,记得掺些糖进去,它爱吃甜味儿。”

  江氏也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一把将杜秋蔓拽回屋内,将她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见她没受伤,这才放下心,努力用着严肃的口吻:“以后可不许这样了!你可是女儿家,若是摔着伤着了留疤了以后可这么办啊!”

  “姨娘你放心吧,我不会摔着的。”杜秋蔓拉着她坐下,“听说先帝在的时候还有公主们骑马打马球呢,小花是一匹半大的小母马,可温顺了。等天气凉快些,姨娘你也去骑骑,我替你牵马。”

  “可别。”江氏难得对杜秋蔓强硬一次,“往常你去庄子或者去铺子,姨娘也不禁着你,好歹都是坐着马车,有吴春和大妞跟着你。如今你都皮的骑上马了,岂不是过几天就能上房了?好不容易来到昌平,没有那些闲言碎语,蔓姐儿不如多与姨娘学学女红,日后出嫁了,也能自己绣些鞋袜孝敬长辈们。”

  “可是姨娘……我帕子绣完了呀。”杜秋蔓老实回道。

  江氏保持怀疑:“真的?拿出来我看看。”

  大妞赶紧将杜秋蔓绣好的一些花样拿出,江氏没想到杜秋蔓竟然真的按照她的要求都修好了,虽然花样很简单,但针线很整齐,也算是拿得出手了。

  杜秋蔓眨眨眼:“姨娘布置的功课我都是学完了才出去的。还有大字我也有练哟。”说完又让大妞去拿自己的练字册子来。

  江氏认识的字有限,还都是蔓姐儿的生母教的,她一直都知道蔓姐儿学问不比京城里的二小姐差,只是性子差,便没有人在意她的功课。如今见到那熟悉的字迹,在昌平过得舒心,似乎连字迹都比以前透着一丝洒脱的意味了。

  杜秋蔓牵着江氏的袖子摇啊摇:“姨娘你不用担心啦,我有分寸的,出门骑马会带上帷帽的。而且大部分就是在自家庄子上骑着玩。而且养一匹马也不费事,以后昭哥儿下学了,他肯定也是要学骑马的。”

  江氏还是觉得危险,范氏那几人这几月看着老实了,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她决定将杜秋蔓在府里多栓几天,别真的皮上天了。仔细想了想米氏教导二小姐的那些功课,她知道,教导二小姐的老妈妈都是米氏花了大价钱特地从世家里请来的。她去主院送绣活时听了零星一些,除了女红刺绣识字念书,女孩儿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厨艺,最好要有一两道拿手菜,听说世家里有些不传的菜谱,来彰显家族底蕴。毕竟在这个时代,穷苦人家连饭都吃不起,能想方设法换新花样,还能买到各种高价调味品的,也只有有钱又有闲的阶层了。

  “夏天来了,整天出门也不怕晒黑了。如今书坊我看孙掌柜经营的不错,从明儿起,你跟在我身边学做几样汤点可好?”江氏想到杜秋蔓正是当姐姐有瘾的阶段,拿出杨明昭当幌子,“等昭哥儿回来了,你也可以做一道让他尝尝,昭哥儿肯定很高兴。”

  “好呀。”丝毫没有察觉到江氏的小心思,杜秋蔓毫不犹豫的应下。

  江氏缓口气,总算是能江蔓姐儿拘几天了。谁料下了厨房后,明明也没进过几次厨房的蔓姐儿,只看了一遍便学会了枣花糕儿。

  “姨娘尝尝,我调的是三分糖,不会太甜,这个天儿吃起来应该正好,免得太腻了。”杜秋蔓捧着枣花糕儿到江氏面前。

  江氏心里五味杂陈,一面感叹蔓姐儿学东西真的是太快了,一面又想着如果不是京里那几个坏丫头引,以蔓姐儿的资质何至于落得那样的名声啊。

  杜秋蔓一边揉面,似聊家常一般对江氏道:“我方才去书坊,书坊那边正在招伙计。”

  “这是好事呀。”江氏笑道。

  “嗯。”杜秋蔓道,“开春时节有许多流民到昌平来,当时周大人为了维护县中治安,特地将那些流民圈到了官田去修水渠,如今水渠快修完了,一些流民表现的不错,被官府留下来租田给他们种,还有些人原先在家乡的时候就不怎么会种田,便出去找活计了。周大人的意思时,县里的一些商户若是能主动收留最好,毕竟让那些人在外面晃久了,也容易出岔子。正好书坊这段时间生意不错,孙掌柜就打算从那些人里招。”

  江氏对外面的事情也知道些:“既然是县令大人都已经筛查一遍的人,用起来也算放心。”

  “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有那种心思深沉的呢?”说话功夫,杜秋蔓便又做好了一个模子,“所以我就建议周大人借着这次机会,正好可以统计一下县里的人口。没有户籍的又无法回乡的,查清楚是好人后可以给他们立个户,这样来年还能多给县里收一点人头税呢。若是有那种来历不明的,正好一网打尽!”

  江氏:“你呀,以后少往县衙跑。那岂是我们能随便去的地方,可不要仗着周大人脾气好,就皮的无法无天了。”

  “放心,我有分寸。”杜秋蔓说着,又是一个枣花糕儿做好,这一个却是亲手放在了一直在旁边当壁花的范妈妈手中,“您说是不是呀。”

  范氏完全没有想到杜秋蔓还会这么好心给她糕点,下意识反应这玩意儿没毒吧!

  “范妈妈吃呀,我刚做的,你又不是没看见。”

  被点破了心思,范氏讪讪笑道:“老奴只是太感动了,这是主子亲手做的,哪里是我这种人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