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节(2 / 2)


  只待崔世君离去,莫婉身旁的奶嬷嬷张氏送她回屋,嘴里不住的念叨:“姑娘,你别怨嬷嬷多嘴,崔家干得是走街串巷的营生,你一个清白干净的姑娘家,很该离她远些才是。”

  莫婉不以为然,张嬷嬷服侍了她一场,她也没当场落她脸面,只道:“嬷嬷这是甚么话,你为我好难道我还能不知道?不过少均大了,眼看两三年就要娶亲了,到时还不是得找崔姑姑帮忙。”

  张嬷嬷平生最重规矩,担忧自家姑娘和崔世君走得近了,平白带累她的闺誉,她嘴里说道:“话是如此,崔姑姑那样的人家,还是少来往为好。”

  莫婉已经走进屋里,她笑了笑,扭头回了一句:“你老人家实在太多虑了,人家有正当差事在身,哪里那个闲工夫时常过来串门子。”

  说罢,她径直去了,只留下奶嬷嬷摇头叹气。

  且说不到三日,崔世君果真来了,彼时莫婉正在屋里对账,听到府里的管事媳妇儿说崔世君来了,难免有些诧异,她二人前几日才见过,倒不知她这么快登门所为何事。

  莫婉心中不解,她低头沉思片刻,那管事媳妇儿立在地下等了半日,见她没有发话,轻声说道:“姑娘若是不想见她,我这便去推了。”

  莫婉回神,她说道:“不必,你请崔姑姑进来。”

  管事媳妇儿口中称是,退了出去。

  莫婉收起账本,没过多久,就见管事媳妇儿领着崔世君主仆进屋,莫婉笑着起身相迎,崔世君问了一声好,嘴里说道:“今日冒冒失失就过来了,我先给姑娘赔个不是。”

  莫婉听她这口气,似乎是有事找她,这般想着,她却并未主动开口询问,只道:“姑姑这是哪里的话,我一个人在家,正好盼着有人来说话解闷儿呢。”

  说罢,她给崔世君让了座,自有丫鬟们上了茶点。

  这是崔世君头一回进莫府,一路走来,她留心打量,只见府邸雕梁画栋,收拾得干净整洁,东郡侯府前几代还算子嗣兴盛,到了莫婉这一代,整个莫府就剩两个正经主子,是以府中服侍的下人并不多,不过即便如此,这府中打理的也是井井有条,不见半点萧瑟之气。

  去年,莫婉将东郡府隔出一半,重新砌起高墙,并把隔出来的宅子租赁出去,因着此事,京里的贵妇们私下议论了好几日,便是莫家的宗亲,听闻之后也是多有报怨,想来是嫌弃她此举伤了莫家的体面。

  当时崔世君还不曾与莫婉相识,她听人说过一回,也就一笑而过,如今,崔世君对她更是敬重了几分,这长安城里,多少功勋富贵人家是靠着祖宗挣下的家业过日子,更有那些分明过不下去,还要死撑摆阔的人家,莫婉持家有方,把侯府管得井然有序,怪不得提起她,总要赞她一声能干。

  崔世君用了茶点,她见屋里是莫婉贴已的丫头,于是开口说道:“莫姑娘,我今日上门,确是有正经事来跟你商量。”

  说完,她停了来,对着莫婉又道:“论理,这事不该找姑娘来说,可是老侯爷和侯夫人仙逝多年,你府上也无其他长辈,我只得亲自跟姑娘说,等会儿若有冲撞的地方,还请姑娘不要见怪。”

  莫婉心里越发奇怪,只是脸上还是带着笑意,说道:“姑姑,你是个爽快人,为何今日却吞吞吐吐,有话你直说就是。”

  崔世君深知她与旁人不同,索性也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的说道:“前几日,我对姑娘提到宁国侯霍嘉,他现今十八岁,去年宁国老侯爷托我给他说亲,偏生总没有合适的人选,后来老侯爷偶然听人说你秀外慧中,是个难得的好姑娘,因此差我登门求见,此番我来就是询问姑娘的意思。”

  那日见了霍云,他说再想一想,崔世君只当要过些日子才能得到音讯,不想昨日宁国府的管事崔长松送来口信,说是他们府上的老侯爷点了头,崔世君知道莫婉素来是个有主见的,此事也不必去问莫家的族亲,问她本人便是。

  听完崔世君的话,莫婉神情一楞,随后双颊涨得通红,一时说不出话来。

  崔世君见她不语,又道:“实不相瞒,前日在观里见到宁国老侯爷,他就把这话说了,那日在外面,三言两语说不清,今日我特意上门,姑娘是个甚么想法,莫要顾虑,请跟我直言,我虽不能做姑娘的主,也能帮着参详一二。”

  莫婉默默想了半日,脸上的红晕渐渐褪去,她顿了一顿,对崔世君说道:“崔姑姑,劳烦你先替我多谢老侯爷的厚爱,只不过我恐怕要拂了老侯爷的好意。”

  崔世君见她谢绝了霍府的求亲,心里有些错愕,脸上却并未显露半分,她转念一想,问道:“莫姑娘,请恕我多嘴,难道是为了莫侯爷?”

  莫婉苦笑一声,府里老爷太太早逝,她从十几岁就当家,为保家业,拖到二十岁还未说亲,甚至于对弟弟管教过严,还被编派了个母老虎的混名,原本她已打定主意终生不嫁,谁知霍家打发崔姑姑上门,竟是有意婚配。

  “姑姑,你是知道的,愚弟年少,还没娶亲,我若就此不管不顾,实在愧对莫家先祖。”说完这句话,莫婉垂下双眼,说道:“宁国侯年轻有为,我实在不敢耽误他的青春。”

  崔世君看着莫婉,她先给莫公夫妇守孝,后来为了管家,蹉跎到双十年龄还待字闺中,这在京里本就少见,如今莫少均已袭爵,霍家与她莫家门当户对,崔长君只当这桩婚事她会欣喜应下,谁成想她倒婉拒了。

  屋里静了下来,莫婉不应,崔世君没有急着相劝,她缓缓说道:“姑娘的心事,我倒能体会几分。”

  正是因她与莫婉的情形有几分相似,崔世君对她既是钦佩又是怜惜,她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和莫姑娘一样,底下只有一个弟弟,当年老父摔伤了腿,弟弟年幼,家业无人继承,少不得我这个当姐姐的豁出脸面,扛起一家老小的生计。”

  “眼下一比,莫姑娘比我更难,我那一家,拢共有几个人呢?你们这一大家子上百口人,要是没人撑着,叫他们指望谁呢,不提一日的吃穿用度,光是每年的人情走动,再到日后侯爷进学娶亲,说句冒犯的话,姑娘不是不愿嫁人,是不敢嫁人呀。”

  莫婉眼圈儿一红,崔世君的话算是说到她的心坎儿里去了。

  第12章

  旁人只看到当家主母在人前的风光,却看不到她们背后治家的辛酸,何况莫婉这样没出阁的姑娘,打理侯府更是犹为艰难,且不提府里各项庶务,暗地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就盼着她做错事闹出笑话,光是这些,就够她受了。

  东郡侯夫妇刚走的前两年,莫少均年幼无知,皇上赐爵的旨意迟迟不下,莫家宗族欺负她姐弟俩无依无靠,三番两次上门挑衅,要不是她拼命护着,再则皇上顾念与先皇后的情份,她们姐弟还不知要流落何处。

  莫婉被说中心事,她眼圈儿泛红,强忍着不肯落泪,嘴里只道:“这都是命,谁叫我家老爷太太走得早,我不出头,叫这一大家子指望谁呢。”

  崔世君见她满脸倔强,暗自叹了几口气,她说:“好姑娘,你的难处我明白,只是你也该为自己的前程谋划,姑娘家的花期,一眨眼就过了,这大好的姻缘摆在眼前,错过了岂不是可惜。”

  崔世君是家里的长姐,再没人能比她更能体会莫婉的心情,她说道:“再者,莫侯爷已长大成人,去年也袭了爵位,姑娘是嫁人,又不是将莫家丢下不管,你们两家结为姻亲,还能相互照拂,姑娘可万万不要想左了。”

  “姑姑,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在我家老爷和太太的灵前立了誓言,愚弟没有成亲前,我是绝不会出门子的。”莫婉勉强笑了一下,她道:“日后等他成了家,老天爷要是垂怜,赏我个好人,自是老爷太太在天保佑,若是不幸成了老姑娘,我余生就糊涂着过吧。”

  崔世君听着她这话,只觉心内五味杂陈,她给人牵线保媒,女人家这辈子,若能嫁一个良人,下生半与夫君举案齐眉,再生三五个儿女,也就圆满了,若非无依无靠,谁又会将自己逼到如此境地。

  莫婉坚持不肯应下这门亲事,着实在崔世君意料之外,不过,她也深知此刻不宜再劝,于是崔世君对莫婉说道:“姑娘,你别回绝得太快,终生大事容不得半点儿马虎,那宁国侯我曾见过,相貌才情都是一等一的好,说句得罪姑娘的话,你与他二人天造地设的一对,要是错失缘分,月老都要拿我是问呢。”

  莫婉正要开口,崔世君抢先又道:“也是我的不是,分明知道莫姑娘这些日子忙着莫侯爷考学,还拿这些事来叫你烦心,横竖时日长着呢,姑娘再好生斟酌,宁国府那边且先不急着回话。”

  莫婉不愿答应宁国侯的求亲,崔世君只得先用一招缓兵之计,余下的事情,留给莫婉思量。

  “时辰不早了,莫姑娘,我这就告辞,姑娘平日闲了,倘若想找人说话,尽管打发人叫我到府里来。”崔世君这话是告诉她要是想通了,随时叫她过来。

  莫婉默默点头,吩咐家里的仆妇送崔世君出门,她怔了半日,复又拿出账本,只不过心里存着事,账本上的字一个也没看进。

  “我的好姑娘,你还要委屈自个儿到甚么时候呢?”莫婉的奶嬷嬷张氏进了屋,她见她还在看账,急得捶胸顿足,说道:“姑娘还有闲心看账,这么要紧的事,姑娘若是拿不定主意,不如问问族里长辈罢。”

  这个张嬷嬷,素日最反对莫婉与崔世君交往,今日她原本在外院与人闲聊,得知崔大姑来找她家姑娘,急急忙忙就赶了回来,当她在外间听说崔世君这回登门,是专程为她家姑娘说媒,那男方又是宁国府小侯爷,恨不得立时冲进屋里替姑娘应下。

  这会儿张嬷嬷倒不嫌弃崔世君身份低微,她望着从小奶到大的姑娘,眼泪止不住的往下落,莫婉本就烦心,看到张嬷嬷在她面前落泪,心中更是发堵,当年为了争夺爵位,他们这一支,除非必要的往来,平日能不见就不见,谁知她这奶嬷嬷还叫她去问族里那些人的意思,族里的长辈巴不得她早些嫁人,好来趁机拿捏均哥儿呢。

  “嬷嬷,我自有打算,你老人家歇着去吧,我还要看账呢。”莫婉无奈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