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节(2 / 2)


  听了她这话,崔世君笑眯眯的说道:“不知道,要不然下回见到老侯爷,你替我问问?”

  阿杏想起霍云那张脸,身上不禁打了几个寒战,她摆着手说道:“我可不敢,他只是轻飘飘的看我一眼,就吓得我说不出话来。”

  “没出息,这样就唬到你了?”崔世君失笑一声。

  阿杏理直气壮的回道:“哪里是我没出息,老侯爷修得跟个仙人似的,像我这样的凡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在远处看着就好?”

  崔世君不禁笑出声,阿杏胆小,看人倒是极准的,霍云的年龄算不上很老,偏生他总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就差腾云驾雾了,有时候就算是崔世君站在他面前,也会忍不住屏气凝神,就怕出气声太大,唐突了仙人。

  主仆二人闲话半日,崔世君催着阿杏去睡:“夜深了,你去洗漱歇息吧,明日还要早起呢。”

  阿杏嘴里答应着,她铺好床,一直等到崔世君躺下,这才回到外间安置。

  没过几日,坊间忽然都在传言宁国府与东郡府有意结亲,崔世君听到这些话,疑惑不已,莫婉没答应霍家的求亲,她治家有方,断然不可能是从莫府流传出来的,难不成是宁国府?崔世君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像,宁国府的规矩比莫府更大,亲事没有说定之前,宁国府应该也不会对外说起。

  为了此事,崔世君暗中打听,不久得知流言是从寿安侯夫人口中传出的,原来,寿安侯府的三姑娘,曾是崔世君心中的宁国侯夫人人选之一,只不过当日崔世君私下找寿安侯夫人提起此事时,被寿安侯夫人搪塞过去了,再者宁国老侯爷似乎也无意寿安侯府,结亲之事就此作罢,不想近日崔世君与莫婉走得近,那寿安侯夫人还不等正主发话,逢人就说他们两家要结成姻亲。

  最近,崔世君偶然遇到那些世家夫人,总要被问及此事,这桩亲事本就一波三折,成不成得了还未曾可知,崔世君只得打起太级,好在她习惯了这些事情,应付起来也算得心应手。

  三月,正是春暖花开,按照惯例,无论是平民百姓,亦或是王公贵族,都会结伴出城踏青,前几日,河阳侯夫人差人来传话,邀她一同外出游玩,崔世君想着好些时日没到河阳侯府走动,于是一口应下。

  到了这日,崔世君特地换上新裁的衣裙,带着阿杏便出了城,今日春光明媚,路上随处可见踏青的人群,沿路还有许多做买卖的摊贩,崔世君难得有这样空闲的时候,索性叫崔福慢些赶马,她一路观赏景色,最后竟比河阳侯夫人还晚到一刻。

  河阳侯夫人看到崔世君从马车里下来,笑着说道:“来迟了,快罚酒三杯。”

  赏春的不止河阳侯夫人一家,另有两家是她的亲戚,还有几位是其他府里的夫人,彼此都是认得的,崔世君口中告罪,还不及问安,就被河阳侯夫人灌下三杯酒,所幸这酒绵软可口,并不醉人,崔世君连饮三杯倒也无碍。

  京效十里桃花,花开时节,入目便是粉红云霞,侯府的下人在桃花树下铺着毯子,配上各色糕点,还有应景的桃花酿,诸位夫人们已开始商量等会儿要行哪个酒令。

  因是在外游玩,在座的夫人和姑娘们放下规矩,随意围坐成一圈,她们安置的地方离官道有一些距离,崔世君在河阳侯夫人身旁坐下,她四处看了一眼,笑着说道:“这里又清静又能赏花,夫人选的好地方。”

  河阳侯夫人说道:“这是来得早,要是晚一会儿,就占不到好位置了。”

  众位夫人们吃了一轮酒,气氛越发热烈,随同一起出来的姑娘们坐不住,说要去别处赏花,河阳侯夫人打发婆子丫鬟小心看护,由着她们去顽儿了。

  趁着姑娘们不在,河阳侯夫人想起这几日长安城的风言风语,她拉住崔世君悄声问道:“宁国府和东郡侯府究竟是怎么回事?”

  崔世君一笑,她道:“宁国老侯爷说了,慢慢儿来,不急。”

  这是崔世君借着霍云来打马虎眼儿,河阳侯夫人指着崔世君笑了几声,嘴上没有追问,心知两家恐怕还没谈成。

  在座的夫人都是人精,大家看破不说破,不再谈论宁国侯的婚姻大事,却不知如何说到莫婉身上,其中有个夫人摇头感叹:“莫姑娘是个能人,东郡侯夫妇死时,她不过才十几岁,硬是把莫公传下来的爵位保住。”

  侯门公府哪家没有旁支杂系,比如莫家,原本有正经的宗亲,莫公死后,只留下一个庶子,莫家的爵位,传给庶子或是传给嫡出的宗亲都算合乎常理。

  既然两边都有机会袭爵,莫家的宗族自是卯足了全力,那莫婉不肯将爵位拱手相送,只是她外祖家世并不显赫,况且又不是嫡亲的外孙,到头来,还得靠莫婉姐弟二人自己争取。

  这出争夺爵们的大戏演了几年,去年,莫少均终于袭了爵位,爵位虽降了一等,可那也是实实在在的荣华富贵,倒是莫家宗族,输给一个小姑娘,平白惹来不少笑话。

  有看戏的外人想不通,莫婉一个无依无靠的姑娘家,承爵的又不是她本人,何必为此与整个宗族生了嫌隙,如今二十岁了还待字闺中,按说女孩子,嫁一个好人家就是了,她跟宗族的这场官司,闹得沸沸扬扬,赢是赢了,名声却没了。

  几位夫人七嘴八舌说个不停,崔世君两耳听着,并不插嘴,轮到河阳侯夫人说话,她道:“前些日子,莫侯爷不是参加了会试么,我恍惚听谁说过,莫侯爷学问很不错,说不定这回能挣个扎扎实实的功名呢。”

  说到这里,几位夫人来了精神,有人说道:“不管考不考得中进士,这么年轻就袭爵,京城里除了他,也就宁国侯了吧。”

  既是袭了爵位,以前的庶子身份就不算甚么了,坐在崔世君对面的夫人看着她,问道:“听说莫侯爷的亲事还没定?”

  京城各家公子姑娘的婚事,崔世君谙熟于心,她浅浅一笑,说道:“没呢,我听莫姑娘说,莫侯爷一定要考□□名,方才肯定下终身大事。”

  河阳侯夫人笑道:“可见还是小孩子心性,成亲又不耽误他考学,早些定下来,还能有个人帮着莫姑娘分忧呢。”

  几人说得正热闹,赏花的姑娘们已经回来了,崔世君眼尖,看到一起过来的还有莫婉,不觉吃了一惊。

  莫婉来了,夫人们自然便住了嘴,那几位姑娘们走到近前,河阳侯府的姑娘抢先说道:“我们路上遇到莫姐姐,她听说几位太太都来了,就随同我们一起过来给太太们问安。”

  莫婉上前,她先和这些夫人们一一问好,最后视线落在崔世君身上,笑着说道:“崔姑姑,多日不见,一向可好。”

  “托姑娘的福,我很好。”崔世君笑了笑,给她让出一块地方,莫婉口中称谢,拿出自家带来的点心果品,随后坐下来。

  第14章

  莫婉这个正主来了,众位夫人们不便再讲人家的闲话,彼此重新落座,河阳侯夫人执起酒杯,对着她说道:“我们刚说到这些日子的科考,听说这回东郡侯也下场了,先预祝侯爷金榜题名。”

  莫婉笑着回道:“借夫人吉言。”

  她回敬河阳侯夫人一杯,又给其他夫人们也敬了一杯酒,在场有几位夫人和莫婉不太熟悉,此时见她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果真跟传闻里一样,是个聪明能干的好孩子。

  上次一别,这还是崔世君头一回再遇到莫婉,她二人心照不宣,相见后别的话不说,只聊了些家长里短的话,崔世君看她穿着一身簇新的衣裙,头上戴得簪环也都是新打的样式,便道:“姑娘一向是个忙人,今日倒有空闲出来游玩。”

  莫婉笑道:“一年就这么几日的好春光,屋里的丫头们前两日一直撺掇着要我出门看桃花,索性空出一日,带着家人来赏春,哪知这么巧,竟也遇到你们。”

  前些时科考结束,就等着放榜,莫婉虽说盼望弟弟中榜,不过这科举之事,尽人事听天命即可,趁着天气好,各府的女眷们出城踏青,莫婉也便带了一众的丫鬟婆子来看花。

  说了几句话,旁边有个夫人看着莫婉,她问道:“莫姑娘,东郡侯今年有十五六岁了吧,不知想找个甚么样子的意中人?”

  弟弟的终身大事,也是莫婉心头第一要紧的事,她微微一笑,看着那夫人说道:“我正为这事发愁,他一心只顾读书,儿女之事全然不上心,各位夫人们要是有好人选,千万不要藏私。”

  俗话说长姐如母,先前莫少均说要学业为重,那时她想着他还年少,把心思放在读书上也是正理,而今眼看和他同岁的世家公子都已开始说亲,莫婉看在眼里,也不禁开始留意起身边的好姑娘,此次无论他考不考得中,莫婉都要给他说一门亲事。

  河阳侯夫人笑道:“你不用急,东郡侯年少有为,等他高中,崔姑姑只怕要踏平你府上的门槛都。”

  她的话逗得众人大笑,被点到名的崔世君不慌不忙的抬起头,她说道:“那再好不过,到时还请夫人们多多照顾我的生意。”

  河阳侯夫人手指头点着她,嘴里笑骂:“你瞧瞧你这人,一双眼睛恨不得要钻到钱眼儿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