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6节(2 / 2)


  说话时,崔世君远远看到长安城的北城大门,城门处守着二十来个官兵,把守城门的官兵比平日多了一半,赶车的汉子说这是为了防着流民进京,实际附近几个县城即便多有受灾,但还不到抛家舍业到京城讨饭的地步,故此并不见有大批流民。

  进城时要交几文钱的过路钱,照例这钱是该崔世君来给,轮到她们时,守门的官兵随意问了几句,便放她们进城。

  骡车进城后,崔世君沿路看去,能看到不少坍塌的民房,路上来往的行人比先前少了,不过那些临街的茶楼酒肆仍旧照常开业,比崔世君预想的要好多了,

  路上还有些乐善好施的大户人家设了粥棚,排除领粥的几乎全是城北的贫苦百姓,赶车的汉子说城北的房屋不结实,地龙翻身时被砸死或砸伤的也多数是住在那里的人。

  不久,骡车到了崔宅门口,崔世君一望,她家大门紧闭,往常热闹的巷子没见几个人,阿杏跳下车,上前敲打着门环,一直过了半晌,才从里面传来翠娘的声音,翠娘没有立时开门,她谨慎的先出声问道:“是谁?”

  “大姑娘回来了!”阿杏说道。

  听到熟悉的声音,翠娘把门打开,她看到崔世君等人,惊喜的说道:“我的老天爷,大姑娘你们可算回来了,真叫人担心死了。”

  崔世君问了几句家里,说道:“老姑姑呢?”

  “她老人家摔伤了腿,正在屋里歇着呢。”翠娘说道。

  一行人进了家门,第一要紧之事,先是到崔老姑姑的屋里去看望她,当时崔世君在清华观听说老姑姑摔伤腿,只恨不能亲自伺候她,这会儿到家后,立时带着夏小清和毕远文等人走进后院。

  她打起帘子进屋,只见崔老姑姑卧在床上闭目养神,她头上勒着抹额,脸色略微发青,神态看起来更显苍老。

  崔父和崔世雅守在老姑姑的床边,他二人看到回来的崔世君,眼圈儿皆是一红,眼看要落下泪来。

  “大姐,相公。”崔世雅扶着肚子站起身,崔世君上前握着她的手,为免打搅老姑姑,她压低声音说道:“你们还好么?”

  崔世雅试泪,她轻声回道:“我们没事儿,就是很担心你们的安危。”

  床上的崔老姑姑听到动静,她张开双眼看到崔世君,不禁眼前一亮,说道:“君儿。”

  崔老姑姑想坐起身,崔世君按住她,不叫她胡乱折腾,她又掀开被子一角,看到崔老姑姑右腿用竹片绑着,也不知到底伤到甚么程度。

  “老姑姑,你还好么?”崔世君望着她问道。

  “不必担心,我这把老骨头还撑得住。”崔老姑姑抬着双眼,挨个儿把屋里的侄孙和侄孙女婿看了一遍,她见少了两个人,问道:“怎么不见你们太太和世柔呢?”

  夏小清走上前,他回道:“老姑姑,世柔还在清华观里,山路不好走,大姐让她在观里多住两日,并请太太留下照顾她,等到过两日上山的路修好了,我就接她回来。”

  家里一个人不少,崔老姑姑放下心,崔世君见崔老姑姑眼睛微含,似乎乏了,于是替她掖好被角,说道:“老姑姑,你好生歇着。”

  崔老姑姑轻微颔首,闭眼歇息,崔世君叫崔福家的看着老姑姑,便带着家人回到前厅说话。

  说起那日的地动,崔世雅至今仍是心有余悸,她道:“地龙翻身的时候,我和老姑姑在屋里歇中觉,后来还是老姑姑叫醒我,我和翠娘扶着老姑姑往外跑,谁知慌乱之中老姑姑失脚跌倒,郎中来看过,说是跌断了腿。”

  老年人不比年轻人身子骨健壮,崔世君问道:“请的是哪个郎中,郎中说老姑姑的腿要不要紧呢?”

  崔海正摇着头,他腿脚不便,地龙翻身时是小厮阿智背他跑出来的,不说老姑姑,就连他也被狠狠吓唬了一回,他道:“给老姑姑接骨的是前街张郎中,他说老姑姑伤得不轻,需得好生休养,这些日子汤药不断,只是她老人家受到惊吓,精神一直不好。”

  崔世君听了越发担忧,她又问翠娘:“家里的这些日子的吃穿用度可曾有短缺的?”

  先前为了防着明年开春粮食涨价,崔世君在家里储存了好些粮油,掌着厨房的翠娘回道:“别的都好,就是原先一担柴只需三十文,如今要价五十文,我怕往后还要涨价,就做主买了十几担柴堆在柴房。”

  这些是小事,崔世君没有放在心上,她又问了几句日常的花销,得知米面涨得不算太狠,柴米油盐却都涨了三四成,也幸亏崔世君有先见之明,有那些家底儿薄的人家,已经开始节衣缩食。

  至于夏小清家的肉铺,地龙第三日就关门歇业了,他家的伙计来问了好几次,打听夏小清何时回城。

  一家人说了半日话,夏小清便要去自家肉铺看看,再一则,崔世雅小夫妇分别多日,毕元文的老父老母在乡里,小元宵还托付给他爹娘照看,原本他俩说定给林氏做完法事就回去,谁也没想到会遇上地龙翻身,耽搁了这么些日子。

  崔世雅想回夫家,崔世君却怕出城的路不好走,她道:“你挺着大肚子,何不再多住些日子,等到远文把家里安顿好了,再来接你。”

  崔世君护着她们几个姊妹,崔世雅又何曾不知她的心思,她道:“小元宵离不得我,我得回去看他。”

  她执意要走,崔世君想着天色已晚,强留他俩多住一晚,第二日,崔福租了一辆骡车,崔世雅和毕远文二人便出城归家。

  第70章

  回京的第二日, 崔世君回到衙门当差,她先去见过统筹司司长何俊平, 自打地龙翻身,平日清闲的统筹司也难得变得忙碌,何俊平早知崔世君被困在清华山, 他宽慰了她几句, 叫她好好办差,便打发她去了。

  崔世君回到屋里, 只见公案上堆积的文书足有半人多高, 她刚批了几本婚书,就见何书办送来几叠文书, 原来地龙翻身有百姓死伤,难免有些户籍就要重新核查, 统筹司里还需上报近日京里百姓们的各项吃穿用度, 偏巧地龙翻身时,他们司里伤了两个人,一时人手不足, 何书办是来请崔世君帮他一起分担司里的差事。

  崔世君本是官媒, 司里别的事不与她相干, 不过何书办是统筹司的老人, 崔世君向来尊敬他,也便一口答应下来。

  这日, 崔世君批完婚书, 又和阿杏一起核对何书办送来的文书, 等她全部忙完,外面的天色已经黑透,她把文书送到何书办屋里,无意间听起衙门里有人传言,叶城受灾惨重,周边几个县城也不容乐观,太子殿下请旨视查灾情,太子心怀百姓,圣上自当批准,又命宁国侯霍嘉,户部侍郎于朝陪同前去。

  朝堂上的事情,崔世君听了并未放在心上,她落衙回到崔宅,崔世安刚好也从外面回来,崔世君不免问道:“为何这么晚才回家,你去哪里了?”

  崔世安跟她问了一声好,回道:“我刚去了陈家。”

  崔世君这两日忙得昏头转向,此时听他提起陈家,便问:“他们一家人还好么?”

  谁知崔世安却轻轻摇头,他道:“陈家其旁的人都好,就是陈伯父地动那日打破了头,请医吃药了五六日还不见好。”

  说着,他脸上微微发红,又道:“陈伯母也吓病了,听说陈姑娘每日和她家烧饭婆子到米店排队买粮,我做主送去了几斗米面。”

  陈家往后就是他们崔家的正经亲戚,崔世君自不会多说,她抿嘴一笑,说道:“你做得很对,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多上门走动,才能叫陈姑娘看到你的好处。”

  崔世安已和陈二姑娘定亲,不过他二人先前只是隔着老远见过一面,平日他找陈举人请教学问,多半是去私塾,陈家的大女儿嫁得远,剩下的一子一女,都还是垂髫小儿,原是指望不上的,这回崔世安探望陈举人,得知陈二姑娘不得不和一群粗壮妇人在粮铺抢粮,二话不说,连忙回家取了粮米送到她家。

  “大姐不怪我自作主张就好!”崔世安红着脸说道,

  崔世君笑了笑,他们姐弟二人进了家门,夏小清也在,他一大早带着两个伙计,下乡收了两三头肥猪,近日猪肉涨了价,好在是京城地界,有钱的人家不在少数,不到半日,铺子里的猪肉就卖得精光,夏小清特地留了十几斤猪腿肉提到崔家,嘱咐翠娘煮一锅猪肉来吃,剔下的猪骨则是给崔老姑姑炖汤补身子,前些日子在清华观,每顿清茶淡饭,夏小清肚子里早就没了油水。

  崔世君和夏小清说了两句话,便到后院去看崔老姑姑,崔老姑姑刚刚服了汤药,已经睡下,崔世君找来崔福家的,张郎中上午来给崔老姑姑换药,据他所说,崔老姑姑年纪大了,腿上的病痛恢复得也慢一些,。

  崔世君在崔老姑姑的屋里坐了片刻,阿杏来请她出去用饭,崔世君一边往正屋走,一边暗自心想,先前家里人少时还不觉得,经了崔老姑姑受伤一事,崔世君有意买几个下人,日后陈二姑娘嫁到崔家,三年五载生了哥儿姐儿,孩子们也需人照料,再者徐氏前两年就想给崔世安买个小书童,崔世君一直没有点头,如今他大了,有个秀才的功名在身,崔世君想着家里生计尚且过得去,给他配个小书童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