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2节(2 / 2)


  马车离了陈家,崔世君看到徐氏眉眼始终带着笑意,问道:“我看太太的样子,只怕是说成了罢。”

  徐氏笑道:“虽说没有一口定下,也差不多了。”

  眼见就要做婆婆,徐氏心里了了一桩大事,再者陈雪莹勤俭持家,温柔贤淑,很合徐氏的心意,崔世君笑道:“等她过门,太太就能享清福了。”

  徐氏听了这话,心里十分熨帖,她笑道:“要是能再生个三男两女,我这辈子也就别无他求了。”

  崔世君笑着说道:“媳妇儿还没过门,太太就想孙儿了。”

  徐氏回道:“女人这辈子盼得可不就是这几件事么。”

  崔世君一时怔住,徐氏犹自不知,嘴里絮叨着养育儿女的事情,崔世君听在耳里,思绪却已经飞出很远。

  第81章

  一眨眼, 就到了小年,衙门里早早放了年假, 小到家里除尘扫旧,大到亲戚年节走礼,徐氏早已提前安置, 这几日, 老姑姑的身子也有好转,崔世君每日只在老姑姑屋里陪她说话, 竟比平日还要清闲自在。

  这日, 崔世君去看望河阳侯夫人,无意听闻老侯爷霍云前几日带着小厮回清华观了, 说起这事,河阳侯夫人还摇头叹息, 说这个宁国老侯爷乖张的脾气只怕改不了。

  崔世君暗自疑惑, 先时老侯爷就说过要回观里,她还为此劝他,后来他不再提及此事, 崔世君只当他会留在京里过年, 谁知赶在年底, 这人竟又回到山上, 也不知又是哪里没如他的心意。

  她心里默默了一回,到底也不能亲自去问问他。

  腊月二十七日, 无论是皇室侯府, 还是平头百姓, 家家都会煎炸炖煮,以备过年的吃食,这历来是家家户户的大事,往年,炸肉都是崔世君动手,今年她索□□给徐氏。

  到了这日,四处弥漫着炸肉的香味,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几声炮竹声,崔世君陪着老姑姑,在屋里听她讲古论今,没过半日,就见徐氏端着炸好的酥肉送来给崔老姑姑过目,崔老姑姑看了,赞道:“很好,供过祖宗不曾?”

  徐氏回道:“供了,余下的端给老姑姑和姑娘尝尝。”

  那崔老姑姑正在服药,吃不得大荤,不过她闻着肉香,实在忍不住吃了一小块,崔世君也吃了一些,说道:“分给屋里的人都尝尝,今年炸肉的滋味着实不错。”

  徐氏笑道:“多亏了小清,好肉都留给了咱们自家。”

  厨房里还有活计需得徐氏料理,徐氏送来炸肉,自去忙了,不久,就见崔世柔摇摇晃晃的进来了,崔世君见她也带来许多炸肉,说道:“家里炸肉尽够,你又巴巴的送来做甚么。”

  崔世柔没好气的说道:“还不是夏小清,家里只有我们两个,炸得酥肉狠不得能吃到明年开春。”

  前些年,夏小清独自过活,又没个家人,过年时都跟那些酒肉朋友混在一处,今日这家一顿,明日那家一顿。好容易把媳妇娶到手,眼看孩子就要落地,他再不愿将就应付,刚进腊月就大操大办,还邀了兄弟家来吃酒,只为让他那班兄弟知道,他如今也是有家室的人。

  “肉是他炸的,屋里烟熏火燎的,他打发我回来顽半日,等家里收拾好了再来接我。”崔世柔说道。

  崔老姑姑听说夏小清在操办厨房里的家事,嗔道:“不像话,就算你身子重,指挥烧饭的婆子动手就是,哪有叫男人围着灶台打转的道理。”

  她嘴里虽是在责怪崔世柔不懂事,眼里却带着浓浓的笑意,分明是对这个侄孙女婿很满意。

  崔世柔有夏小清宠爱,难免有恃无恐,她道:“我闻不得炸肉的味儿,横竖我又没公婆管束,不怕叫人挑理。”

  崔世君摇着头,说道:“这个夏小清,越发把你宠得无法无天了。”

  姊妹们闲聊几句,崔老姑姑忽然掰起指头算了算日子,问道:“世雅这几日就快生了罢?”

  崔世君回道:“是呢,前日安哥儿和福叔去送年礼,一并送了催生礼,安哥儿特地问过亲家太太,说是快了,稳婆早就找好了,老姑姑就放心吧。”

  崔老姑姑点了点头,她又转头问崔世柔,叮嘱道:“你虽还有两三个月,也需把稳婆先找好,别要生了才慌慌张张的找人,世雅还有她婆婆嫂子照顾,可怜夏家单蹦一个,你们太太又要顾着自家的事,到时叫你指望谁呢?”

  崔世柔还没说话,崔世君已先开口安慰老姑姑,她道:“不打紧,我们两家隔得近,也就抬抬脚的工夫,等世柔生了,我叫妹夫请个稳妥的婆子,太太时不时去看看,必定叫她坐好月子。”

  崔世君素来有成算,早把所有的事情都盘算好了,崔老姑姑握着她的手,说道:“世柔她们有你这个妹妹,是她们的福气,我只放心不下你,怕你受了委屈只会往肚子里咽。”

  自从她那日见到宁国老侯爷,就一眼看出,老侯爷对侄孙女自有情意,可惜她受崔家所累,半点不由自己,再者她那个侄儿一向有些左性儿,她在世时,尚且还能劝劝他,万一她去了,侄孙女虽不至于受他压制,保不准他又会生出许多事来,真要如此,哪怕离开崔家,跟了老侯爷也罢。

  只是,这话她却说不出口。

  崔世君笑了笑,把崔老姑姑膝上的毛毯往上拢好,说道:“老姑姑,崔家没人会让我受委屈。”

  崔老姑姑看着她尚且青春的脸庞,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君儿,老姑姑有一日走了,你就辞了衙门的差事吧,安哥儿要是舍不得,就叫他去接手,安哥儿要是不稀罕,舍了这芝麻大小的官儿又何妨呢。”

  “我看老姑姑这话很是。”崔世柔点头称是,她说道:“且不说安哥儿日后会不会走仕途,我只问你,就算你给咱家干一辈子,到了下一辈儿,若是安哥儿的儿子不肯接管官媒的职务,是不是又要安哥儿的姑娘来接你的手呢。”

  说着,她脸上带着一丝不忿,说道:“崔家两代的姑娘养着全家老小,世上再没这样的规矩了,没得叫小辈儿还走你们的老路。”

  她本意是为姐姐抱屈,崔世君却冷冷看了她一眼,说道:“住嘴,你是出嫁的女儿,不许插手娘家的家务。”

  崔世柔红了眼眶,赌气说道:“我是为了谁?要不是亲姊妹,谁爱管你呢。”

  说着,崔世柔气得落下泪来,崔老姑姑拉着她的手,说道:“你姐姐是好意,怕你讨娘家人的嫌。”

  这俩姊妹拌嘴儿,崔老姑姑是从来不骂崔世君的,这回她拉着崔世君的手,说道:“你别怪世柔,她看着你为了崔家日夜操劳,这也是心疼你。”

  崔世君瞅了崔世柔一眼,说道:“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只是你说话很该有些分寸,这家里不光有我,还有太太和安哥儿,你说的话叫太太和安哥儿听到了,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崔世柔一边流泪,一边暗道,坏就坏在她爹喜爱儿子,亲生的女儿却得不到他半点怜惜,偏生她这个大姐,倔强又执拗,看得她又气又心疼。

  好端端,平白生了一场闲气,那崔世柔怪没趣儿的,坐了半日,带着小丫头招娣走了。

  夜里,崔世君灯下看书,只是她心里存了事,看了半晚上,一卷书才翻了几页,阿杏进屋来给她换了几遍茶,说道:“姑娘,若是不想看,就早些安歇吧。”

  崔世君放下书,她盯着书架上的那卷画轴,怔怔的呆了半日,过了许久,崔世君对阿杏说道:“你去把福叔叫来。”

  此时夜色已深,阿杏说道:“姑娘有话要吩咐,我去传话就是,福叔怕是已经歇下呢。”

  崔世君却不说是甚么事,只道:“快去吧。”

  阿杏见自家姑娘定要崔福过来,只得打着灯笼去请人,不时,崔福来了,他只当崔世君是有要紧事,急急忙忙就赶过来了。

  崔世君见了崔福,说道:“明日你放下家里的事,替我到清华观里给宁国老侯爷送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