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37章(1 / 2)





  【你可知礼义廉耻四字?身为姑娘家, 竟然堂而皇之议论这些!!】

  带着怒意的墨字力透纸背,凌厉之气铺面而来。

  祝圆心里一动。姑娘家?她记得自己是假装祝家姨娘的……她犹豫片刻,试探道:【我这不是开玩笑嘛, 都是成年人,开开玩笑很正常。】

  谢峥丝毫没有顾忌, 依然继续:【若是祝修齐教的你,他这父母官约莫也是当得一塌糊涂】

  什么祝修齐教的?祝圆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不过,这厮竟然污蔑她爹,不管如何,气势不能输!

  【你别上纲上线啊,都是识字的人,有些东西用得着别人教吗?你要没能耐介绍,这话当笑话听过就算了呗,谁还把这种话当真了?】

  谢峥:……谁说他没能耐介绍的——不是, 重点不在这里!

  还未等他提笔呢,对面接着又道:【还有,把你的长辈架子收一收, 我一不吃你家大米, 二不是你家小辈,你别在我这里找存在感,我咋想的关你p事】

  毛笔字唰唰唰的,几乎写成连笔,可见小丫头也不爽得很。

  谢峥:……

  他捏了捏眉心,缓下语气:【好端端的, 为何突然提起这个话题?】

  祝圆撇撇嘴:【你当我想呀?我】她停顿一瞬, 立马接上, 【家大姑娘要开始议亲了, 我这不是愁得慌嘛!】

  祝家二房的大姑娘?不正是她吗?谢峥皱眉:【我记着年岁还小,为何如此之早】

  这狗东西当真是把他们家查得透透的吧?祝圆心里暗骂,明面继续吹嘘:【谁叫我们家大姑娘受欢迎呢~】

  谢峥:……

  【既然受欢迎,为何还要找……】那些不堪入目的词汇他不想再重复。

  好在祝圆明白:【受欢迎不代表合适好嘛?我前面说的俩条件,才是我】顿了顿,【家大姑娘的择偶标准。】

  一个只要脸,一个只要财……什么择偶标准?!谢峥忍气:【小姑娘哪学来的歪门邪道。婚姻大事,当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何轮到你挑挑拣拣?】

  这话说得直白了,对面这口吻,妥妥就是在跟“小姑娘”说话!祝圆眯了眯眼,索性直接问出口:【你是不是知道我是谁?】

  谢峥顿了顿,反问:【为何不知】

  凸(艹皿艹 ) 竟然真的知道了?【我哪里露了马脚?】

  谢峥自然不会告诉她是从祝庭舟那儿得到的线索,只轻描淡写道:【破绽太多】

  祝圆咬牙切齿:【不要脸!!】

  谢峥挑眉:【何出此言】

  【做人当坦诚以待,我这马甲都被脱光了,你还在我这儿装老头!要脸吗?】

  脱……谢峥扶额:【你这小丫头,说话含蓄些】

  祝圆呵呵:【我说啥了?还是看到“脱”字你就想到什么?无耻!】

  教训不成反被骂。谢峥:……他似乎总在这死丫头面前吃瘪?

  【来,介绍一下你自己。】

  “主子,”安瑞低头垂手站在门边,“庄子那边递了消息,说是有进展了。”

  谢峥一喜:“好。”看了看天色,“准备出宫。”

  “是。”

  谢峥扔了笔,顺手揭起桌上纸张揉成团,扔进火盆:“烧了。”

  “是。”安瑞忙快步过来,捡起边上火折子,目不斜视地将火盆里的纸团燃了,还拿小铁棍儿戳几下,确保纸张墨痕无可循迹。

  谢峥已经离开,回房更衣出门,安福亦步亦趋地跟了上去。

  远在芜县的祝圆半天没等到消息,气得跳脚——丫的竟然溜了!太无耻了。

  正在更衣的谢峥打了个喷嚏,唬得安福忙不迭给他披上外袍。

  ***

  寒冬腊月,各家各户都开始准备过年,芜县的祝家也不例外。

  这几年他们二房一直没有好好在一起过年——去年刚聚在一起,祝圆便出事,导致一个年都过得阴郁。今年祝修齐夫妇便打算好好庆祝庆祝。

  恰好祝圆姊妹开始跟着管家,张静姝索性拉上银环,四人一块儿商量着采买年货。

  若是祝修齐休沐,也会过来插上几句。

  连那不通庶务的祝庭舟都被拉着出门当了几回护花使者。

  芜县这边是其乐融融,羡煞旁人,京城则是另一番光景。

  大衍人讲究过个好年。按理来说,进了年关后,万事都得搁一边,专心过年才是正理。

  可今年,京中气氛却格外凝重。

  皆因承嘉帝在大年二十九抛出了一项政务——全国田地普查,若有未登记入册之田地,可在普查前登记造册,否则,将一律收归国库。

  一石激起千层浪。

  谁也不会傻的以为承嘉帝只是闲得无聊想查查大衍朝有多少田地。

  联系前段时间皇三子谢峸到户部查旧年税入,众人惊疑不定。

  朝上大佬们天天找幕僚商议讨论,各种揣摩承嘉帝此举内涵,品阶低的官员或有门路的贵族富绅们也频频窜门,希望打听到些许风声。

  作为皇三子外家,秦家大门都快被上门拜访之人踏破。

  情况未明,各家家眷约莫都得了嘱咐,这年便过得有些冷清了。

  连宫里都过得冷清了不少。

  承嘉帝除了除夕的团圆大宴和初一的祭祖、大朝,别的时间再没踏入后宫,每日不是与内阁辅臣关在上书房商议事情,便是接见各地知州——这也是令满朝文武心惊之处。

  非调任升迁,各地知州竟然被承嘉帝召回京城?!

  虽然偏远地区的知州还未抵京,只看那陆续进城的知州数量和任职之地,便知后头还会有更多知州抵达……

  从第一名知州返京算起,承嘉帝竟是早在月前便已筹谋此事,甚至是郑重以待。

  再联系到田地普查登记之措,众人心惊胆战,京中人心惶惶。

  承嘉十年的春节就在这种暗流汹涌中缓缓滑过。

  二月中旬,大衍朝第一次田地普查轰轰烈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