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节(1 / 2)





  又同二嫂子说了几句话,俞小满可以不关心大嫂为人如何,可她还是很在意二嫂子的。尽管只聊着寥寥数语,可她大致上也知晓了二嫂子的为人。

  是个爽利人,挺大气的,瞧着应该不难相处,不过却也不是任人揉捏的软包子,看来二哥是有福了。

  ——反过来说,俞母怕是又该失望了。

  先进门的两个儿媳妇儿,大的好不好拿捏不知晓,可俞承嗣那绝对是个精明的,不可能叫他媳妇儿吃了亏。小的这个,看似软和实则自有底线,恐怕俞母先前的盘算就要落空了。

  临走前,俞小满还是忍不住向她二嫂子道:“二嫂,我二哥这人不坏,就是嘴笨了点儿,你们好好过日子,可别为了不相干的人闹矛盾。”

  “你二哥嘴笨……”不由的想起先前被气得差点儿没直接抽过去的自家大伯,赵玉兰好悬没忍住笑出了声,最终还是向着小姑子点了点头,目送她离去。

  赵玉兰她爹跟俞父一样,也是三兄弟。不过,她是三房的闺女,而是嫁到上河村老田家的堂姐,则是她二伯家的。他们家二房三房关系还是挺和睦的,主要是两家都小有家产,且她娘跟二伯娘还是姨表姐妹。

  在自家出事后,她娘还私底下同她,要是她二伯娘有两个儿子,那过继一个倒是没啥,家产给了也就给了,横竖爹娘好,儿孙也差不了。可惜,她二伯家也只有两个孩子,除了早些年出嫁的堂姐外,就只剩一个比她还小了两岁的堂弟,自是没法谈过继一事了。

  其实,说是将来在族中过继,所有人都知晓,十有**是要过继大伯的儿子,当然大伯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这才会在发现他们家拼命给她置办嫁妆后,气得直接去寻了族里的人,因为他早已将弟弟家的钱财视为自己的所有物。

  侄女出嫁多花一文,将来留给他儿子的,不就少了一文?真要他说,一个闺女罢了,置办啥嫁妆呢?他也有亲闺女,不一样穿着一身旧衣就嫁出去了?亲家给了聘礼他都没让带走,还嫁妆呢,想的倒美!

  可惜,赵玉兰爹娘并不是那种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在心里的想法被捅破后,索性也不遮拦了,只大手笔的帮她置办了一份厚重的嫁妆,还放言说,自家有儿子才不要过继别人家的儿子。

  傻儿子就不是儿子了?这没儿子的,或是招赘或是过继,可他们家有儿子!!

  说实在的,但凡她大伯家靠谱一点儿,她家也不会做得这般绝,关键是她大伯家虽然子嗣众多,却是出了名的管生不管教。堂兄弟姐妹里头,小偷小摸的一堆,还有四处闯祸捅娄子的,说话刻薄爱得罪人的,更兼看二房三房的眼神都透着一股子算计和不怀好意。

  对了,她娘倒是进门就开怀了,头一胎生了她哥。可她二伯娘却是进门两三年才生下了她堂姐,又隔了好些年才有了她堂弟。在堂弟没出生之前,大伯家的人没少说闲话,还不是背后说人,而是当面笑话没儿子送终,又教训他们花钱太大手大脚,应该多攒些钱,到时候过继的嗣子也能对他们好些。

  就在前些日子,他们家置办厚重嫁妆的事儿被捅破后,大伯家一群人大吵大闹的,恰好当时俞家老二依着礼节过去送小定的东西,被人明嘲暗讽说他吃软饭后,他直接回怼了过去。

  “你当谁都跟你家似的,两眼珠子就盯着旁人家的那点儿钱?有那闲工夫,多少钱都赚回来了。我将来媳妇儿的嫁妆那都是她的,我分文不要。要是老丈人以后遇到事儿了,我能帮的一定帮!”

  怼完了之后,在临走前,他还特地扫过赵大伯一大家子,颇有深意的道:“赵大伯你也警醒点儿,趁着年岁不大多藏点儿私房钱,万一回头儿孙不孝,看在钱财的份上,兴许还能给你那啥啥呢!”

  那啥啥啊?

  赵大伯前一刻才说赵玉兰爹娘没儿子送终,后一刻俞家老二就怼了他一脸。

  有儿子咋了?儿子多咋了?要真是不孝的话,你就是生一车的儿子,又管什么用呢?

  当时,赵玉兰就在屋里,毕竟她一个即将出阁的姑娘家不好牵扯到这些事儿里头,况且她爹娘也叮嘱她在屋里照顾弟弟,千万别出头。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清晰的听到了俞家老二那番话。

  想想方才小姑子说的,再回忆起先前那事儿,赵玉兰由衷的表示,这哪里是嘴笨啊,分明就是嘴毒!

  她大伯当时就好悬没被气死,万万没想到的事情还在后头,在这事儿之后,她大伯还真就将俞家老二那话放在了心上,总觉得儿孙们各个都盯着他那点儿钱,连相伴多年的婆娘都觉得有私心,甚至还翻出了他婆娘二十年前曾经拿了自家的十个鸡蛋给娘家弟媳妇儿坐月子的事儿……

  这就有点儿尴尬了。

  ……

  ……

  俞小满连上河村发生的事儿都不清不楚的,更别提还有一段距离的枣儿村了。当然,这种事儿真心瞒不了多久,尤其是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

  等入了深秋,随着外出打短工的壮劳力们纷纷归家,各种闲话立马充斥了整个村子,包括早先发生的事儿。

  而在这段时日里,不单各个村子又多了不少新鲜事儿,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展易和俞小满,也不曾闲着。

  自打那次跟冯老六接上头后,展易就多了一门长久生意。

  尽管下河村不缺家禽牲畜,可家养的跟野生的究竟味道不同。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吃饱喝足已经是幸事了,哪里还会讲究旁的事儿?便是想讲究,那也没这个条件啊!

  可下河村不同,其实说白了,哪个年代都一样,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下一步当然就是吃好喝好了。况且展易卖的野味也不贵,尤其在几次买卖后,见对方有诚意做长久买卖,便适当的降了价。而冯家那头,一开始只要活的野味,到后来也不管了,横竖就算是死的,那也是当天的,展易有自己的原则,绝不做昧良心的事儿。

  夏秋之际最是炎热了,除非用盐腌制,不然隔了一天的野味,绝对馊了。先前没冯家这桩买卖前,展易多半都是按量打猎物的,毕竟不可能天天下山跑镇上售卖,而自家也肯定吃不了这许多,哪怕俞小满会腌制猎物,那也跟不上他打猎的速度。

  有了冯家接收后,隔个三五日的,展易就下山一趟,直接送货上门。再隔段时日,也可以去镇上赶场子。剩下的猎物倒是足够他们两人吃的了,一半腌一半吃,顺便提一句,展易打猎的手法也愈发高深了,起码打野兔野鸡时,可以保证留活口了。

  也因此,院子里又搭了个鸡窝,鸡的数量也从原本的十来只左右,到了后来的三十来只。

  其实原本应该更多的,可架不住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展易在家里歇着,顺便对公鸡大开杀戒。

  横竖他们家也不打算自个儿孵小鸡,公鸡不吃还留着干啥?哪怕他们家的鸡基本上都是放在院子里散养的,极少喂粮食,可架不住天气不好的时候,拘在山洞里,不一样费粮食吗?

  所以,母鸡留着下蛋,公鸡就直接煎炸炒焖了。

  还真别说,在日复一日的好饭菜下,俞小满不单将自己养得极好,连厨艺都有很大的长进。对了,她还得了展易那姑姑李婶儿的几样秘方,全都是私方子佐料、酱料,尝着味道比她上辈子买的所谓皇家秘方更美味。

  除了吃好喝好外,俞小满还给自个儿另外寻了事儿。

  去年那会儿,因着事儿多,加上佐料什么的也不齐备,很多她喜欢的小零嘴儿都没法做。今年,横竖早早的开始备起了过冬的存粮,她有的是闲工夫琢磨小零嘴儿,倒是鼓捣出了不少吃食。就是有些方子记得不是很清楚,加上她上辈子多半也是买了半成品回家加工的,因此味儿有些不地道。不过也无妨,都是自个儿吃的,有啥关系呢?

  而今年,还有个好消息,那就是后山那头的石榴树。

  有了俞小满这一年来时不时的灵泉浇灌,石榴树长势极好,结果率也增加了不少。一开始,因着树上枝繁叶茂的,站在下头看不出来有多少果子,等石榴成熟了,展易爬到上头,小心的拨开枝桠,这才发现今年结的果子,不单数量比去年多出了近一倍,且个头更大了,看着也更红了。

  为了避免损坏石榴的外形,展易并不是背着背篓上树的,虽然背篓方便,可摘了果子放到背后那一刻,却是用丢的,即便尽量轻了,也难免会受损几分。

  这一次,展易特地在腰间绑了小的篓子,摘一颗就轻轻的放到里头。倒是保证了石榴的不受损,只是腰间的篓子太小了,石榴果又大,一篓子最多只能放七八个,满了就得爬下树放好石榴再上去。

  一来一回的,原本不重的工作量,愣是拖延了三日才完成,不过成果也极为显著,那就是十有**都是完好无损的。

  跟去年一样,破损的留下来,完好的让展易送到府城那边寻俞三叔。因着今年石榴个头大品相好,自然卖价也高出了不少。不过,因为去年本身就占了俞三叔的便宜,俞小满特地叮嘱了今年让三叔一成利。

  待展易去了一趟府城归来后,他们家暗处藏的瓦罐子里的银锭子又多了不少。

  两人商议好了,这笔钱暂时先存着不用,横竖家里的开销有展易。在不影响家里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存些银子,也好应对往后的意外,毕竟在这个没有保障的年代,谁也不知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