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9节(1 / 2)





  “兴家你说得对,就是这样的,没错。”虽然这回答不是很走心,可支持的力度还是很明显的,只差没说,哪怕你说的是错的,我也一样觉得你是对的。

  这俩口子倒是和乐融融的,一路上针对俞承嗣那傻货,发表了不少的意见。当然,十有**是俞家老二在说,连说带抨击的那种,而赵玉兰因着本身不熟悉,只能附和着,不过因为她神情十分肯定语气格外真诚,以至于俞家老二深以为自家媳妇儿就是好,多有眼光多有见解啊!

  只这般,小俩口也没了疲惫,脚程极快的到了枣儿村。

  枣儿村比上河村还好一些,主要是水田比较多,收成好了普遍家境也不错,毕竟这年头绝大多数的农家都是靠着地里的出产过日子的。尽管已经有一年未曾见面,可一路走来,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俞家老二虽然把孝敬钱和肉都给了俞母,可他本身是背了个篓子下山的,里头装的却是给老丈人家的年礼。

  很快,俩口子就到了赵家,自然得到了赵家双亲的热情招待。

  尽管赵家有些小麻烦,可因着立场坚定,还有个喜欢跟着凑热闹瞎折腾的女婿,且女婿他大哥还是十里八乡最年轻的秀才公,就算隔房和族里头有些想法,也不敢做得太过了。毕竟,没儿子要过继是正理,可赵家有儿子啊!

  傻儿子也是儿子,没毛病啊!

  俞家老二俩口子在枣儿村留宿了一夜,于次日一早回了山上。而在上山之前,他还特地去了以往玩得比较好的几户人家,仔细打听了最近发生的事儿,好生八卦了一番后,这才心满意足的带着媳妇儿回到了小青山深处,将事儿添油加醋的告诉了妹子满娘。

  听说俞承嗣费了吃奶的劲儿还花了百多贯钱好不容易进了那啥啥书院,结果没念半年就主动退了学,俞小满瞪圆了眼睛,满脸的不敢置信。

  这要怎么说呢?

  就好比她上辈子,听说有人花了十几万进了重点高中,本来是打算搏一把考大学的,结果进去没半年就退了学。当然这学费肯定是不退的,自古就没退学费这种说法,且越是高端大气的越是喜欢拿架子,想退学容易,想退钱你做梦!!

  俞小满当时就惊呆了,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厉害了我的哥!!

  作者有话要说:

  久违了的万字更,以及蠢作者终于又把更新时间调整过来了_(:3∠)_

  #女主终于上线了#

  ☆、第70章

  第070章

  说到底, 俞小满还是不了解她大哥的为人,在听说他从明德书院退学后, 便只当他是终于放弃了。仔细想想, 这也未尝不可, 毕竟科举一途本就艰辛, 再说他都已经是秀才公了, 甭管是想法子在衙门里谋个文职,还是办个小私塾,最起码养家糊口是肯定没问题的。

  想通了也好啊!

  及时止损嘛!

  俞小满的性子摆在那儿,即便话题中心人物是她娘家的亲大哥, 在听了全部事情并短暂的惊讶之后,她就彻底放下了,等于这事儿压根就没在她心里起多少涟漪。

  就在此时, 她的小宝哭了起来, 她忙起身去查看,先看看尿了没,再瞧瞧是不是饿了, 等确定这小子仅仅是因为没人关注他而闹脾气后, 她只将小东西抱在怀里, 在屋里走动了起来。

  对了,在展易的坚持下, 她最终还是放弃了原本想的名字,也就是生煎包之类的吃食名字。好在展易还是答应了由她帮大胖儿子取个小名,在纠结了数日, 耗死了无数脑细胞后,她毅然决定叫儿子“小宝”。

  展易:…………

  转念一想,展易觉得这个名字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比起红烧肉和鸡蛋灌饼,小宝这个名字也不是那么糟心。想来,儿子长大以后会感到庆幸的。

  而一旁的俞家老二瞅着妹子忙着照顾孩子,索性也不说了,横竖八卦啥时候都能说,因此他只留下一句正月十八还会下山后,就离了展家。

  正月十八?

  俞小满只听到了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可没等她细细思量,小宝又嗷嗷的哭开了。这小子哭起来完全没眼泪,就是扯着嗓子干嚎,一副受到了天大委屈的可怜模样。然而事实上,谁会给他委屈受呢?别说展易和俞小满了,就连隔壁的俞家老二俩口子,也是把他当做了心肝宝贝儿,当然他们更盼着早日生儿育女,到时候正好跟小宝做个伴。

  被小宝这么一打岔,俞小满更是将俞承嗣退学一事彻底抛到了九霄云外,更别提俞家老二那句没头没尾的正月十八下山的话。

  直到正月十七那日,俞家老二又来寻她,这才叫她终于弄明白了。

  也不是什么格外要紧的大事儿,尤其对于俞小满来说,她的世界里夫君和孩子最重要,再然后也就是二哥二嫂了。哪怕是亲爹娘在她心目中都是无关紧要的,更别提隔房的亲戚了。

  听说是俞大伯家的五丫明个儿就要出嫁了,俞小满还稍稍愣了片刻,努力回想了一番,这才堪堪想起了五丫其人。

  其实,原身虽然不大爱出门,可毕竟俞家和大伯家就住在屋前屋后的,加上两家是近亲,即便素日里不怎么窜门子,逢年过节肯定是来往的。而五丫,正巧跟她同辈,年岁相差还不大,俩人以往的交情还是挺不错的。

  乍听五丫要出嫁了,俞小满第一反应就是这日子过得真快呀,转眼她就穿越三年时间了,连儿子都有了。至于旁的,说句良心话,她真没别的想法,横竖她本人就从未跟五丫打过交道。

  “二哥,那我是不是要给她添妆呀?这里头有没有怎么个说法?”俞小满回忆了一番,觉得就算要添妆也容易,本身就都是乡下人家,规矩不重,添妆肯定也不重,横竖以后也不会有太多来往的,面子上过得去就成。

  俞家老二却道:“没事儿,又不是亲妹子,你嫂子前些日子做了些头花,正好多送几支,连你的也算上。”

  不等俞小满道谢,他又道,“添妆啥的倒是不稀罕,我就是呀……唉,你是不知道,这门亲事又是大哥帮着相看的。你说说看,他一个读书人,咋就那么喜欢给人保媒拉纤呢?早知道这样,还念个啥书呢,白浪费钱不说,还耽搁工夫。他既然喜欢给人说媒,去当媒人呢!啧啧,简直就跟个上了年纪的老大娘一个劲儿!”

  上了年纪的老大娘……

  得亏这话没被俞承嗣或者俞母听到,不然的话,俞家老二一定会挨训的。不过话说回来,前有秋娘,后有五丫,就连俞小满也忍不住点头附和她二哥,俞承嗣这兴趣爱好,确确实实有些耐人寻味啊!

  说真的,俞小满并不歧视任何行当,可这年头,媒人啥的……三姑六婆啊,那是属于女人的行当,俞承嗣一个大老爷们,还是读书人,喜好却是如此的清奇,也是无奈了。

  就算俞家老二这比喻略刻薄了点儿,仔细一琢磨,居然还挺形象的,反正从未听说旁的读书人整日里给人保媒拉纤的,就他一人,见天的担心家里妹子的亲事,哪怕亲妹子都嫁出去了,这会儿又操心起了堂妹。

  话说回来,等堂妹都嫁了,他是不是还得操心族妹、侄女啥啥的?

  俩兄妹一合计,深觉此事极有可能发生。可话说回来,就算俞承嗣真的跟保媒拉纤杠上了,他们也没辙。

  “算了,管他那么多,爱咋咋地。”俞家老二过来除了告诉俞小满关于五丫嫁人的事儿,还有另外一个事儿,那就是俞承嗣家的小闺女。

  要不怎么说做人难呢,尤其是在他们这种小地方,亲眷之间根本就是属于那种怎么甩也甩不脱的。你说都分家单过了?那又如何?分家单过并不等同于断绝关系,没见俞父和俞大伯这些年里仍来往频繁吗?除非是干脆学俞三叔那般,走得远远的,三五年都不带回来一次的那种,不然平日里也罢了,一旦遇到上了大事儿,保准跑不了。

  俞小满也就算了,她是外嫁女,已经不算是俞家的人了,可俞家老二这辈子都别想跑,哪怕他哥今个儿闯下了弥天大祸,他还得提着一颗心,生怕被牵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