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7节(1 / 2)





  李四老爷被问的委屈又生气:“我什么都没有瞒着你,我做什么你都看着呢。”

  项九鼎道:“那你说明楼小姐到底在做什么?现在在哪里?”

  李明楼在寻医问药,至于在哪里李奉景说不上来,然后直到这时才想起,就算前些时候李明楼与他一直联系,但始终没有提及自己在哪里,只让他们去哪里等候。

  “四老爷。”有随从在外探头,“朱老板请您赴宴。”

  李奉景还没说话,项九鼎如今理直气壮腰杆挺直,怒声喝骂:“赴什么宴!都什么时候,这一趟出门是让吃喝玩乐的吗?”

  李奉景如今理不直气不装腰杆便弯了弯没有说话,他的腰杆弯了,随从也立刻弯腰跑了。

  “我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李奉景诚恳道,“除了寻医问药,我们明楼还有什么事?”

  项九鼎斜眼看他,回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猜测:“她不想嫁,跑了。”

  李奉景犹豫:“如果明楼不想嫁,也用不着跑。”

  她如果说一声不想嫁,难道谁还能逼迫她?

  虽然李奉安不在了,这世上也没有可以逼迫她嫁人的人,如果李明楼说不嫁,别人来逼迫,项云绝对不会,他一定会维护遵从李明楼的决定。

  这也是为什么项云让项南亲自来劝服李明楼。

  不是这个原因,还能是什么?项九鼎抓住李奉景逼问:“她都给你写过什么?怎么跟你说的?你们私下来往说了什么?”

  第一次出行的时候,李奉景什么都跟项九鼎说,但这一次当李奉景做了车队的主人后,就觉得跟人商量事情是令人很不舒服的事,以前看起来不知所措很大的事,此时再看不值一提。

  他要什么随从都给他,想不到的随从会替他想,再繁多的事做起来也轻松简单游刃有余。

  李奉景给妻子的信里感叹,日常家里人都说老四是个不中用的人,人人都夸赞李奉安厉害,其实大概是因为一个人到了那个位置,由很多人协助才显得厉害。

  林氏很赞同他的想法,她的丈夫只是从没有被委以重任,委以重任的话比谁也不差。

  李奉景甩开项九鼎,将李明楼写过的便筏砸在桌子上:“我们李家人做事光明磊落。”

  项九鼎不理会他拿起一张张认真的看,的确什么都没有说,就说是寻医问药。

  “有没有遇到难处,什么时候回来,你从来都不问。”项九鼎皱眉,“而且时间过去这么久,每次都是护卫来,你也从没见她的面,就一点也不担心?”

  担心吗?还真没有想过,李奉景扭过头:“有什么好担心的,元吉他们都在。”

  项九鼎冷笑:“你是巴不得她不回来吧。”

  自己做大爷逍遥,哪里还顾得上担忧自己侄女在外怎么样。

  李奉景心虚瞪眼:“项九鼎,你少胡乱攀咬。”

  项九鼎没兴趣跟他吵:“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哪里?”

  李奉景被他气势压迫,乖乖的答了,项九鼎一甩袖子疾步而去。

  “你去做什么?”李奉景还没反应过来,但下意识的已经恢复了先前,脱口询问项九鼎。

  项九鼎头也不回:“当然是去找人!”

  李奉景看着桌上散落的便签,原先是不去想,现在不得不想,当然也想到事情不对了,一跺脚跟出去:“等等我。”

  快马出了城镇在原野上奔驰。

  淮南道光州境内疾驰的快马从原野上冲进城池。

  光州刺史看着送来的窦县山贼作恶知县和团练官兵皆亡急报,惊的站起来:“此等凶案,闻所未闻!快快调集兵马剿匪。”

  下有佐官长史上前俯首:“大人,如今兵马都在道府,要动用需要观察使之令。”

  自从崔宰相奏请皇帝再扩节度使之后,各地的观察使都蠢蠢欲动,更有一些已经在道府内收握军政大权,搅动的道府内人心不稳争权夺利一团乱麻,政令也越来越不通畅,境内的驻兵,他这个刺史调动只怕也不那么顺利。

  刺史叹口气:“这等大事当然要报去道府。”

  他立刻将文书收起,原封不动要人送走。

  长史的视线落在文书上:“大人,不如先看看窦县事情处置的如何,是大是小再做定论。”

  .......

  .......

  (过节凑个乐,加一更,老习惯在八点)

  第七十七章 一番笔墨定安心

  一个县的父母官都被杀了,还用论大小?

  刺史看着他的长史,这个长史虽然年纪比他小,但也不至于这么不懂事。

  官场之中话出必有因。

  长史没有看那文书,先道:“宰相大人说朝廷有意增五道节度使,我们淮南定然在其中,路大人志在旌节,但据说有人也盯上了淮南,毕竟朝廷不是宰相大人的。”

  路大人是依仗崔征的,但朝廷还是皇帝的,虽然皇帝很久不上朝,而能与崔征抗衡的,是皇帝身边的全海。

  全海不甘心做一个内宫奴婢,也想在外呼风唤雨,虽然罗氏与他休戚与共,但罗氏一门有贵妃依仗,对全海不会言听计,甚至还会争夺利益,所以全海在外需要人手,想要当他手的人自然很多。

  刺史整容道:“路大人在淮南兢兢业业这么多年,有他在官民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