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节(1 / 2)





  顾淮之不由惊讶,私底下问顾玄:“若我没记错,吴刺史好像还有一个女儿嫁了西边手握重军的梁肃将军。我们同他结亲,岂不是又同梁将军扯上了关系?”

  “那又如何?”顾玄失笑,“世家都是拐着弯的亲戚,真触碰到自身利益的时候,该下手还得下手,也没见有人手软。”

  顾淮之听出了顾玄的话外之意,立即问道:“听阿公这话,似乎更看好赵使君?”

  顾玄笑而不答,反过来问顾淮之:“你之前嚷嚷着要看史书,看到哪里了?”

  “商鞅变法,能将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变成西方强国,商君真是天纵奇才,只可惜下场惨烈。”

  “生平得遇明主,满腔抱负得以实现,人生一大快事,无需为他可惜。更何况,商君人虽死而法不灭,万世流芳。他若泉下有知,该当含笑九泉。”

  顾淮之忍不住叹气:“话虽如此,但功臣落得如此下场,难免让人唏嘘。”

  顾玄微微一笑,搂过顾淮之给他上课:“你且记住,帝王用人,是因为他有用,能当一把好剑;弃他,是为了平定臣属怨气;最终杀之,则是为了换人心。商君亡于此,后世无数能臣也亡于此。这,便是所谓的帝王心术。为人臣者,也该看透,这样,才能抢占先机保全自身。”

  顾淮之不由摸了摸鼻子,轻声问道:“帝王心术,商鞅何等聪明之人,莫非也看不透?”

  “谁知道呢?”顾玄淡长叹一声,感慨道,“只不过,即便他看透了,想必也不会退缩。儒家杀身成仁,商君杀身成法,道虽不同,却殊途同归,是为士也。”

  顾淮之同样心生感慨,横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士大夫精神,真是可歌可叹。只是他注定当不了品行高洁的士大夫,甚至顾玄也算不上真正的士大夫,因为顾玄心中,更为看重家族兴衰。

  不过琢磨着顾玄刚才的话,顾淮之脑中忽而灵光一现,脱口道:“阿公当日力保赵使君,声望之高,权利之大已经遭了陛下忌讳。所以阿公辞官,既有陛下不靠谱的原因,也有明哲保身之意?”

  顾玄欣慰点头,捋着胡须笑道:“若我不辞官,他日便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再无退路。如今一退,便成了执棋者,这就是以退为进。”

  顾淮之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所以赵使君是您留下的后手,吴使君,甚至是梁将军都是您的后手?”

  顾淮之真替他祖父捏把汗,脚踏这么多条船,真怕他翻船。

  顾玄淡淡一笑:“我哪有这么大的本事?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顾淮之当然不信,就想等所谓的时机出现,看看顾玄到底还留了多少后路。

  不过现在最要紧的,该给顾玦准备一份独特的新婚礼物才是。

  第18章 婚事与战事

  顾玦那龟毛的性子,想要给他准备一份合心意的礼物,难度系数堪称五颗星。

  主要是顾玦这家伙的审美和现如今的审美主流不一样。主流审美的代表人物顾玄,好风雅,喜清丽,简单来说,好的就是优雅婉约风格。顾玦就不一样了,什么华丽就喜欢什么,大红大绿大紫,可着亮眼的来。

  顾淮之有幸见过顾玦当成宝贝的藏品,里头都是什么水晶钵、琉璃碗、玛瑙杯,还有各色玳瑁宝石,甚至还有码得整整齐齐的金条,放眼望去一片珠光宝气,离得老远都能闻到金钱的气息。

  顾淮之自认是个俗人,对这些做工精美堪称艺术品的物件还是挺能欣赏的,然而在顾玄等人的眼里,顾玦这就是俗不可耐,浑身都充满了铜臭味,颇有一种后世贵族看暴发户的优越感和微妙的嫌弃之情。

  性格和品味都被嫌弃,顾淮之还挺心疼顾玦的。

  想到这礼物是要送给顾玦做新婚贺礼的,顾淮之琢磨了许久,决定还是按照顾玦的喜好来,管他俗不俗。

  当然,顾淮之基本的品味还是有的,就算决定送点不符合时下审美的大红大绿的俗物,也一定要俗得上档次,俗得有逼格。

  顺着这个思路一想,顾淮之成功确定了目标——剔红漆器。

  在上辈子的历史中,剔红漆器可是只有皇亲贵胄才能用的东西。剔红漆器做工繁复,耗时极长,做出来的成品华丽又不失贵气端庄,想来不管是清雅派还是华丽派,应该都不会拒绝这样的宝贝。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现在的漆器,和剔红漆器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要想送顾玦这份新婚贺礼,顾淮之还得向工匠解释剔红工艺的做法。

  好在顾淮之上辈子收藏了几个剔红漆器,与鉴定师闲聊时,对方提过一嘴剔红的工艺有多复杂,顾淮之也就顺便记住了。

  顾氏庄园中各种匠人都有,原本就有不少专门为主家做漆器的匠人,这些匠人本事代代相传,已经成为匠人世家,手艺绝对没话说。

  顾淮之找了领头的匠人过来,仔细同他说了剔红工艺的流程,听得对方心驰神往,又忍不住迟疑:“大公子,这工艺实在复杂,在胎体上刷几十层朱色大漆,小人和底下的匠人们倒是都能做,但等红漆干后在漆上雕刻各种花纹,一层都不能出错的话,请大公子恕罪,小人没试过,不敢轻易夸下海口。”

  顾淮之也理解,温声安慰他道:“你先放手试试,若是做不了,也无妨。真做出来了,我有厚赏。”

  庄园上下都知道顾淮之出手大方,跟着他的人时不时就能得到额外福利。顾淮之这么一说,对方立即心头火热,匠人地位虽然不高,但也是有梦想的,要真是把剔红工艺做了出来,那在匠人中,他的地位还不得直接飞升成开派祖师级别的人物啊?

  顾淮之可是未来的家主,这一年在庄园里也搞了不少事情,威信还是有的。匠人们一听是大公子要做的东西,赶紧全神贯注地研究这门新工艺。

  这些匠人本就有扎实的底子在,全副心神都用来钻研一门技术时,进展那叫一个快。做毁三个实验品后,顾淮之顺利得到一个剔红花卉纹尊。

  现在的手艺人技术真是杠杠的,顾淮之兴奋之下,一人赏了一百两银子,按眼下的物价,这都够他们一家老小花上好几年了。

  见匠人们喜不自禁斗志昂扬的样子,顾淮之趁热打铁,让他们用心准备给顾玦的新婚礼。

  新婚礼物自然要成双成对,顾淮之一口气给了他们好几个任务,一对双绶牡丹纹圆盘,一对云凤纹盏托,想着多子多福的好寓意,又让他们再加了一对葡萄纹椭圆盘。

  这几样东西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尤为耗时耗力。等到全都做成时,已经快过了两年,正好赶上顾玦的婚事。

  顾家身为顶级世家,家主嫡子成亲,前来道贺之人几乎囊括了兴朝所有世家。不客气的说一句,那些门槛不够高的,日渐没落的世家,甚至想来都开来不了。

  顾徐陈林吴王裴季各大著姓汇聚一堂,底气不足的甚至挤不到顾玄面前道贺。

  好在顾琉和顾毓两兄弟十分给力,徐氏和王氏招待女眷亦是滴水不漏,陈氏怀着孕,不便劳累,便看着顾凝之和顾洄之两兄弟。

  这场婚事,作为主角的顾玦自然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文思泉涌张嘴便做了五首却扇诗,引得众人轰然叫好。待到新娘吴氏慢慢放下遮面的团扇,众人又是一阵叫好,纷纷夸顾玦好福气,娶了个美貌动人的贤妻。

  七岁的顾淮之得以跟在顾玄身边看热闹,眼见他小叔两只耳朵都红透了,忍不住埋头暗笑。

  除了两位主角外,最出彩的便是顾淮之。

  倒不是顾淮之故意同顾玦抢风头,而是摆在厅堂内的几样剔红漆器太过引人注目。在座的都是见惯了好东西的人,一眼望去便知此物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