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_25





  顾烈给狄其野挑的这五位直隶部下,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也都是心高气傲的刺头。而且各个都有来历。

  左都督是姜家后辈,姜扬的堂弟;右都督是信州降将,和敖戈沾着远亲;虎豹狼骑三位校督都是楚王家臣之后,是下一辈中的佼佼者。

  发兵那日,楚军众将私底下开玩笑,都说主公给狄小哥造了支少爷军。

  自古以来,最难管的兵,不是流民盲暴,而是少爷兵,何况是这在乱世中足以媲美羽林太子军的五个大少爷。

  这五位大少来头不小是其次,最关键的是,他们各个都是一步步稳扎稳打,跟着顾烈打了五年争霸生死战挣出的军功。

  有身份,还有能力,难免心怀自持,眼高于顶。

  狄其野这个空降将军,要他们立刻心服口服,谈何容易。

  狄其野对待他们,若是厉声厉色,难免显得色厉内荏,不能让他们服气;若是和颜悦色,又容易像是心存讨好,让他们瞧不起。

  所以说,硬的不行,软的也不行,少爷兵的难带之处,就在这里。

  狄其野就干脆来了个冷处理,带着楚军闷头急行军,整整三日,除了必要命令,一句多余话都没说,一副高深莫测、运筹帷幄的模样。

  而且传令时,狄其野对他们皆以职位相称,“右都督”“狼骑校督”诸如此类,让他们怀疑狄其野是不是压根不记名字。

  不管是论资排辈,还是掂量出身关系,按照常理,不说讨好,只说寻常将帅往来,也应该是狄其野主动与他们交好才是。

  五位大少被他这么一冷,心底不是没有想法。

  然而狄其野没有动作,一心赶路,他们也不能轻举妄动。

  小动作没有,小心思还是有的。

  尤其是在莫名受了冷遇的情况下,他们可都等着看狄其野的笑话。

  狄其野在主公面前吹下“三战定青州”的牛皮,现在怕不是没本事露了怯,心里发虚,所以除了慌忙赶路,什么都不会做了吧?

  到第四日,快入青州境内,将近未时,狄其野命令精兵原地休整。

  若说这三日看出狄其野有什么优点,那就是与众将士同吃同住,一点都不矜贵矫情。

  他吃什么都不抱怨,夜里扎营,也和老兵一样连发髻都不拆,早起带上头盔简单洗漱就翻身上马,利索得很。

  普通兵卒不清楚,五位大少可清楚得很,狄其野的杂兵是主公从近卫军里给他挑的,保持了楚王近卫十项全能的优秀水准,但凡狄其野挑剔一些,想吃个什么用个什么,杂兵都可以轻松满足他的要求,但狄其野并没有给自己不同兵卒的特殊待遇。

  优点看在眼里,缺点嘛就更明显。

  狄其野正靠着那匹神骏得叫人眼馋的大黑马,就着水囊吃干粮。

  大家一样风尘仆仆地赶路,偏他还是一副潇洒模样,简直气人。

  五位大少交换了个眼神,右都督正要出列问一问狄将军打算如何三战定青州,就听见狄其野开了尊口。

  “祝北河离咱们还有多远?”

  说来辛酸,祝北河将军带着王师第三军,有步兵有骑兵,不同于狄其野的精兵人人有马,还押运着辎重粮草,狄其野不放慢行军速度,祝北河自然时不时就被丢在后头。

  他们五个原本猜测狄其野是初次率领大军,没有经验,但奇怪的是狄其野丝毫没有要改变的意思,于是祝北河将军一路被迫玩追击战,累得苦哈哈。

  这属于左都督的管辖范围,他立刻着人去与队尾查看,弄清楚了才回来禀报:“还需一个时辰。”

  狄其野沉吟一声,片刻,挑眉笑问:“想不想打一场青史留名的仗?”

  五位大少你看我我看你,不论心底是想看好戏还是被撩起了好奇,都斩钉截铁地答:“当然想!”

  “好!”

  狄其野将掌中的虎符一抛一接,“全军上马,跟我走!”

  *

  左右都督策马奔在狄其野身侧,虎豹狼骑三支冲锋军紧随其后,他们走的是人迹罕至的山间林谷,惊起一阵鸟雀乱飞。

  奔袭半个时辰,日渐西斜时,他们已经来到兑山山腰间,而山下,就是青州贸易重镇,溪瓦城。

  溪瓦城是桑城,城外绕着一条护城河,河道两畔皆是桑田,城中大小织场众多,机杼声不歇,百姓皆以养蚕纺丝为业,或是桑农,或为织工。

  眼下正是春蚕将要结茧之时,城中谷场上晒着从邻镇买来的草龙,这些稻草编的草龙,是专供春蚕“上山”结茧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