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_64





  都说“六腊不兴兵”,酷暑寒冬不利于作战,可风族陷在雍州雷州交界的战场,和北燕打成了拉锯战,抽身不得。

  北燕一边和风族对战,一边被楚军攻打秦州,四大名阀还起了内乱。

  先是谢家痛斥韦碧臣不早些派老将玄明抵御风族,心中有鬼;随后有严家参柳家与韦碧臣勾结卖燕,献柳氏女与中州顾联姻,还把宫内那位柳美人和杨平的丑事张扬得天下皆知;王家因为私兵被老将玄明强征,一肚子气,坐山观虎斗不说话。

  如此境况下,韦碧臣还能寄信来痛骂顾烈,可谓执着。

  但韦碧臣的骂信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风族派了来使到荆州。

  风族来使带来了他们首领的口信,说风族愿与大楚结为联盟,一同灭燕。

  风族首领吾昆,诚邀楚王顾烈,于秦州鱼凉会盟。

  等来使退出议事厅外,议事厅内立刻如溅了水的油锅一般热闹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蚕这个意象到此结束~

  第31章作别云梦

  大多数将领都不赞同与风族会盟。

  风族侵占西州,现在还在打雍州,虽说西州雍州都是燕朝领土,可顾烈如今坐拥五州,日后必成天下之主,与南侵的风族会盟,就算最后没谈成,也会给顾烈的名声留下不必要的争议。

  尤其是打下青州中州后,楚军面对风族和北燕纸面看来是占尽上风,粮饷充足,兵强马壮,也没有和风族结盟的必要。

  既没好名声,又不是燃眉之急,还有什么可说的?谈什么谈,打就是了。

  除去不表态的,只有姜扬和祝北河明确表示可以先会盟看看,谈不拢再打。

  姜扬掌握楚军密探,风族首领吾昆在战场上凶蛮狠绝的表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姜扬觉得,不如到鱼凉看看,看看这个吾昆到底是个什么人物,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北燕四大名阀正在内乱,其中也少不了楚军密探的搅合,姜扬也觉得此时答应会盟,将风声放出去,很可能收获意外之喜,一箭双雕。

  至于会盟,谈谈而已,成或不成都无所谓。

  祝北河的意思很简单,他从本职出发,认为在座的各位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假如会盟结果对楚军有利,那能不打就不打,省钱也省事。就算是拖过冬日再打,都能省下不少御寒装备。

  姜扬能说会道,祝北河言简意赅,他们两个都是思路明确的精细人物,其他将领硬是说不过他们,把议事厅吵得跟油锅也似。

  顾烈干脆让他们回去再想想,明日再议。

  狄其野一直没说话,等人都走光了,才试探着问:“主公偏向与风族结盟?”

  近来狄其野在外礼仪有所进步,一口一个主公喊得朗朗上口,姜扬为此还挺感动,以为狄小哥懂事了。

  对姜扬的夸奖,狄其野坦然接受,顾烈每天在寝殿被狄其野你来我去,对狄其野这种厚脸皮行为颇感一言难尽。

  狄其野自身也偏向先谈一谈,倒不是狄其野不想打仗,而是战术拖延的考虑,还有就是当年顾麟笙与风族的仇怨,易地而处,他会给风族一个和谈的机会。

  尽管他内心并不看好会盟的结果。

  因为最根本的是,楚军纸面上是天下最强势力,可战场上风云诡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是说看上去最强的一定会笑到最后。何时该大步前进,何时该缓步慢行,这就是战机所在,优秀将领能把握战机,普通将领被战机把握。

  风族作风凶狠的复仇之师,常言道哀兵必胜,楚军对上风族,就算打得赢也会被撕掉块肉。

  北燕忙于内斗,眼看着摇摇欲坠,但它毕竟是盘根错节的王朝势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谁也说不好四大名阀会不会临死醒悟,合作对外。

  狄其野从不盲目乐观,所以更赞同姜扬和祝北河的意见。

  顾烈微微摇头:“风族必然不是真心结盟。只是与北燕僵持不下,避免双边作战的计策。就算一时谈成,日后也会撕破脸。拖字诀罢了。”

  听出他们看法一致,狄其野放下心来,开始日常求解禁足令。

  “既然如此,主公何不趁此时机加速攻秦?末将愿效犬马之劳。”狄其野眉毛一挑,半真半假地怂恿道。

  所谓不盲目乐观,那是对别人,对自己,狄其野向来很有信心,有他在,就算现在顾烈想起兵伐风,也不在话下。

  此时派狄其野去攻秦,敖戈和陆翼非得炸了不可,顾烈就不信狄其野想不到,因此根本都不搭这茬。

  对于风族,顾烈的顾虑比狄其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