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_342





  祝雁湖安心了,但此时她回想起自己说的话,不仅对太子你来我去,还那么直白的,甚至被顾昭说了喜欢,就又有些不好意思。

  “那,我,臣女,就先告退了。”祝雁湖屈膝一礼,就想跑。

  顾昭却道:“雁湖留步。”

  被顾昭喊了名字,祝雁湖两颊飞红,却强撑着冷静:“殿下请讲。”

  “我方才,对着雁湖,想起一件旧事,不知雁湖记不记得。”

  祝雁湖悬起了心,装作不知:“不知殿下所言何事?”

  然后她看到眉眼温柔的太子,看着她,张口“哒”了一声。

  祝雁湖脸颊发烫,转身就跑。

  顾昭站在初夏骄阳下的祝家小花园里,对着那个落荒而逃的身影,笑出了声。

  *

  京城为太子即将大婚的消息雀跃着,宫中也为太子大婚忙得不可开交。

  然而有人热闹有人愁。

  这日,兰延之托卓俊郎带信,向陛下请假事丧。

  兰家祖父,于梦中盍然长逝。兰家祖籍京城,故而兰延之执意要让祖父进京,既是让祖父再回故土,也是在最后时刻多陪伴祖父。如今祖父亡故,他的墓修在钱塘父母坟边,因此兰延之意欲停灵后,扶棺回钱塘。

  若不是知道祝北河的身体情况,兰延之其实动了丁忧的念头,尽管是祖父不是父母,本是不必丁忧,但兰延之是祖父一手教养长大,怎么能不痛彻心扉。如今大理寺根本离不得他,扶棺回钱塘已是极限。

  狄其野闻讯前去吊唁,被兰延之抱着失声痛哭。

  他悲伤过度,令狄其野不忍心推开他。

  祖父是兰延之所剩至亲,是唯一一个家人,他们相依为命活在这世上,现在,祖父走了。

  狄其野忽然想到,顾烈要他想的,是不是此情此景。

  第137章家务事

  老友病重,姜扬纵使心里早有杆秤,却也是悲嗟不已,他们相识甚早,从楚顾遗留之族步步并肩走上大楚朝的金銮殿,其中兄弟感情,自不必说。

  何况姜扬自己也到了半百岁数,虽然身体康健,但身边老友散的散、走的走,心里亦是难过。

  忽又听闻兰延之祖父亡故,只觉得事情都赶在了一遭,心底越发不是滋味,这日和颜法古相约去祝府探望,路上说着说着,竟落了男儿热泪。

  倒是最年长的颜法古看得最开,颜法古劝他说,这人呐,聚散终有时,阎王殿里有本帐,谁都逃不过,你也别这副样子。让北河看了不安生。

  姜扬想想,也是,自己也有那么一天,到时候去了地底下,再找祝北河喝酒就是。

  于是祝府老兄弟三个相聚,祝北河也开心,席间还不顾祝夫人的劝阻,喝了杯甜酒。

  次日散朝进了政事堂,议完事后,顾烈知道他们昨日去瞧了祝北河,留下姜扬说话,问祝北河情况如何。

  顾烈想算算日子,打算亲自到祝府去一趟。

  姜扬勉强笑道:“昨日相聚,北河看着还怪精神。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了。”

  顾烈亦是叹息。

  这一阵子都在担忧祝北河,姜扬其实隐约觉得顾烈情绪不佳,但没找着好时机问,此时既然是闲话,姜扬便小心问道:“陛下可是有烦忧?”

  群臣都很清楚,这大楚朝堂,如果定国侯数月不在,日子不好过,但丞相只要数日不在,日子就很不好过了。事无巨细,朝中大小事由都是这位丞相大人上下疏通,做的事越多,责任越重,姜扬硬是扛了十五年,少说还得再抗三五年,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对姜扬,群臣是敬佩不已,几乎无人不服。顾烈对姜扬,亦不仅是倚重,更是敬重。

  因此姜扬这么一问,顾烈也透了口风:“家务事。”

  顾烈的家务事,总共就俩人,顾昭大婚在即,没什么好烦忧的,那自然就在狄其野身上。

  “定国侯不是好好的么?”姜扬先是疑惑,然后想到了解释,“难道是因为兰家祖父伤心?亲戚之间,有些伤感,也是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