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9章不是李衍(1 / 2)





  一路上,只要是晴天,宋棠都会朝窗外看,她不仅看天空,也看山川河流、原野与民居,这是她第一次对世间万物产生兴趣,并且想跟它们有着更加密切和深入的关系。

  或许是有了这层领悟,她整个人比先前精神了许多,原先苍白的脸现在也终于现出了点红润。

  这样的她,看起来比先前更美了。

  红莲甚感欣慰,猜测宋棠这变化应该跟此趟行程有关。

  有时候出去走走,看一看不同的风景,听一听别人的故事,是会对自己的身心有所帮助的,尤其是身患重病且压力很大之人。

  只要宋棠能想通,不再自困于自己的病痛之中,对她征服病魔是有很大帮助的。她不是曾说过自己犹如一只被困了太久的困兽吗?现在她在试图逃脱牢笼了。

  既然她有了这样的觉知和行动,红莲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

  天很热了,正午时更热,即使坐在屋内也不断地冒汗,上官瑜放下手中的资料和笔,起身,对自己的得力下属萧原、巴丹和骆鹭说:“到大钟楼上走走吧。”

  说罢便负手走了出去。

  三人立即紧跟上。

  前段时间,上官瑜细细询问过了案发时皇宫内所有的锦衣卫,还对其中几个有些可疑的动了刑,不过最终的发现是——他们都不是参与者,且案发时并不知情。

  于是上官瑜又询问了宫内所有太监、宫女和当日曾在宫里逗留过的人,依然没有找到真正可疑的线索。

  但是有一点变得越发的明确——盗鼎者九成以上是运用了障眼法之类的法术。

  这也就使得他越发地想要尽快得到派去调查李衍的人的回复了。

  派去调查李衍的人大多数是皇帝亲自选出来的,上官瑜派去的人仅有两个,但无论是皇上的人还是他的人,全都是在查案上非常有能力之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两条线索是至关重要的,一条是李衍,一条是祝公公。

  目前祝公公那边由宋棠来调查,他便没有插手,但是也在密切留意着。

  除了这两条线索外,他暂时没有找到更多的突破口。

  郭东乘虽然在查案上也很有经验,但他的思维不太放得开,容易纠结于一些小事,不敢看得太远,不敢大胆假设,因此在这件离奇大案上要靠他来寻找突破口恐怕不太容易。

  所以最近上官瑜只指派了些细节的资料给他跟,寻找突破口之类的还是自己来。

  最近,几乎每天皇上都会召他去一趟,询问案件的进展,所以他这边的压力其实也不小。但是他并没有慌了阵脚,他是那种越到紧急时越能表现得淡定之人,他的思路一直都没有受任何人干扰,哪怕是皇上的。

  既然眼下别无突破口可发现,那就只能等派去调查李衍的人那边的消息了。

  他们已经去了将近一个月,这不免让上官瑜有些着急,但是这也意味着那边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能很快地得到答案。

  那他这边就先等一等吧。

  趁着等的当儿,不妨出去吹吹风。

  或许出去走走就有了新的想法呢?

  回到京城这片自己曾经熟悉的故土,他并没有多欢喜或多激动,但是他却对这里真实地生出了悲悯,无论是对皇上、太后、皇后,还是所有他见过的人,小时候他刻意跟他们中的不少人保持着距离,以使自己活在可以把握的安全范围之中,但现在他要比那时候更乐于敞开心扉了,尽管在很多人看来他依然在谈及自己时有着高度的防备。

  他是一个看起来温和但并不轻易让人走进其内心的人,这跟他的出身有关,也跟他一贯的审慎有关。

  当然,如果不是这份审慎,或许早在十来岁时他就没命了。

  所以大家都不忍怪责他与人相处时若有若无的疏离。

  但是他又聪明地使这份疏离不至于到傲慢的地步,因而所有跟他相处过的人都会觉得是舒服自在的。

  大钟楼足有八层楼高,加之建在护城河边的一座高山上,因此站在顶层时可以俯瞰大半个京城。

  风哗啦啦地刮着,吹起上官瑜的袍摆和发带,使一身白袍的他看起来如同谪仙般风姿动人。

  那几条京城的长街上车水马龙,一如当年般热闹。有人沿着大街小巷卖麦芽糖,声音拉得长长的,让远在大钟楼上的上官瑜也听得见。

  上官瑜便不禁想起小时候到外头去买麦芽糖吃的情景,于是微笑着问跟来的三人:“你们吃过麦芽糖吗?”

  三人皆摇头。

  他们都是在西南地区长大的人,只听说过这种吃食,却未曾尝过。

  萧原:“属下听说它很甜,很粘牙,却不知它是用什么做的。”

  上官瑜笑笑道:“听说要先将小麦养到发出绿色的青芽,然后连小麦带青芽一起清洗干净,与经过蒸煮好的糯米、玉米一起捣碎成汁液,然后用锅装着放在灶子上发酵,此时灶子里要保持有一点点火,让锅内的汁液始终呈微温状态,如此发酵五个时辰以上,再将之冷却,然后用滤袋将白色的糖液滤出来,再将滤出来的糖液放锅内用大火煮,直至煮成粘稠状即可。”

  萧原便笑了,道:“怪不得它那么粘牙。”

  上官瑜:“待会我们回去时可顺便买些尝尝。”

  三人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