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二十章 兰亭集序(四)(2 / 2)

司马昱目光游离,脑子里心念神转,却在目光瞟过一个人的时候,顿住了。

没错,是他,王凝之!

这么多年了,王家在会稽老老实实,唯一一个意外频发的人,就是琅琊王氏二公子,王凝之!

从王凝之到了钱塘开始,江南四大士族,便频频遭难。

不过两年功夫,顾家出了事儿,被朝廷严查,覆灭不再;朱家想要以江氏为力,乱北方士族,也被他破坏了计划,反而受损难持;张家要和道门合作,整合江南士族之力,也被他们小俩口给打乱了安排;只剩下一个陆家隐逸不出,自守吴郡,得以保全。

若非如此,王玄之安得入京?

在此之前,朝中权力,大多是在江南士族把控之中,而如今,朝中哪儿还有能够钳制王玄之的力量?

太后和陛下,要仰仗王家谢家,来对抗北方的压力,对抗桓温的威胁,自然无法出面,那朝中,就没有人能和王家平分秋色了。

而之后,王凝之娶了谢家丫头为妻,王谢两家,正式联姻,两个北方士族中最大的,融为一体,让所有的北方士族,都拧成了一股绳。

再来,这小两口也没消停,吴兴打人,打掉了道门对朝廷事务的插手,毕竟,一个水坝都被道门掺和得乌烟瘴气,哪个官儿办事,还敢听这些道爷的话?

钱塘三问之后,便是入京,为太后和陛下办事,让皇族也不好再针对他们。

到现如今,王谢联合,几乎已成牢不可破之势。

江南士族无力对抗,北方士族铁桶一块,道门不敢插手,皇族也不好针对,太后和陛下,还要仰仗他们。

王羲之,悄无声息地,下了一盘好大的棋啊!

可就算是自己眼下明白了,也无可奈何,自己也不可能纠集皇族的力量,来打破他们接下来的行动,因为再破坏掉,那谁来应对北方的秦,燕,谁来应付桓温?

难怪王羲之敢当着自己的面,当着如此多人的面,和谢奕一唱一和,好算计啊,好算计!

当时看所有的事情,要么就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要么就是那王凝之年轻气盛,在胡乱闹腾,可如今都串联起来,才发现,这是一张好大的网!

王羲之用了这么多年的功夫,将所有人都放在了棋盘之上,早早地将大儿子引入会稽官场,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却始终隐忍不发,安安分分,让大家掉以轻心。

而他的二儿子,则担任了那个横冲直撞的角色,打破了多少年的平衡局面,重新架起来一个新的平衡。

秦,燕,晋鼎立。

桓温,朝廷对抗。

皇族,陛下,北方士族,三方重新平衡。

看一眼站在他父亲身边,含笑自持的王玄之;又看了一眼坐在台下,正在和他那小妻子说话的王凝之,司马昱眼神暗淡了几分,王羲之这老狐狸,有这么俩个儿子,一明一暗,而他自己居中筹划,恐怕用不了多少年,琅琊王氏,真的会再复辉煌了。

终究是这么多年的养气,起了作用,司马昱脸上不显颜色,笑呵呵地拱拱手:“恭喜两位了,王谢携手,以应外敌,我大晋上下一心,必能再现辉煌!”

王羲之笑着回答:“多谢王爷,小儿即将入京,还要请王爷多多提携,琅琊王氏一如既往,愿为陛下前驱,为陛下效劳,为陛下做事。”

“陛下信任我们,我们自然是要为陛下效劳,陈郡谢氏亦是如此,得圣眷多年,只要陛下有需要,谢氏人,自当冲在最前面!”谢奕大声说道。

“好,”司马昱脸上多少有了些笑容,举了举杯:“为陛下,为大晋,为我会稽子弟,为这天下黎民,当饮此杯!”

“请!”

瞧着上头诸位大人重新融洽起来,底下的年轻人们,也都轻松了下来,至于后边的那些文章之中,几位大人也渐渐挑选了几篇不错的,叫他们上去问了话。

而阮平成的文章,倒是很让会稽王欣赏,其中的利学以资百家,文武殊途同归,且为天下之言,让他受到不少人的称赞。

王凝之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低声:“夫人,我写的那个,你能给它弄成一首曲子吗?”

谢道韫白了一眼,“你觉得这些词,巍峨壮丽,气吞山河,是个女子能作出的?”

“别的女子不行,我夫人巾帼不让须眉,那可不在话下。”适当的吹捧,总会有所收获。

就像现在,谢道韫虽然瞪了一眼,但嘴角多少是有些欣喜,只是嘴上不饶人:“反正作不好了,怪不得我。”

兰亭处,王羲之又是一杯酒下肚,大手一挥,便让仆人们取出长纸卷来,要与众位大人们,共以书画寄情。

“今日盛宴,自当有序,方能成文,逸少,这你可是推脱不开的。”坐在一边的谢安,笑着举了举杯。

“好,”王羲之笑呵呵地点头,提笔便写: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长长的一卷纸,被王玄之和王凝之兄弟俩,左右拉开,立在众人之前,引起阵阵惊呼,众人赞美。

王凝之也是忍不住赞叹,喝了酒的老爹,这笔力最是自然天成,遒美健秀,和谐畅达,疏朗有致,挺秀双逸,纵横自如,真可谓曹子建所写过的: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紫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