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九回(2 / 2)

""小的李四明叩首。"老爷在上面一看,只见高国泰文质彬彬,品貌端正,五官清秀,面不带凶煞之气,途问道:"高国泰,汝等在殷家渡抢夺缎店,明火执仗,同伙共有多少人?

抢去缎匹归于何处?讲!"高国泰说:"老父台在上,生员乃读书之人,不知殷家渡抢缎店之故。

至于明火执仗,生员一切不知。"老爷把惊堂木一拍,说:"吹,妙手间事,万不肯应。

来,拉下去,给我打!"高国泰说:"老父台且息怒,生员有下情上达。

殷家渡明火执仗,刀伤事主,生员实不知情,要严刑拷打,就是叫我认谋反之事,生员也不认。

"老爷说:"据我看来,你这厮必是久贯为贼之人。既是抢缎店你不知情,因何这两匹缎子在你手?

"高国泰说:"生员昨日晚在城外抗的。我本打算今日四门贴帖,如有人来找,生员必还他。

不料老父台把生员传来,这是一派真情实话。"老爷把那两匹缎子拿在手中一看,吩咐;"带兴隆缎店守铺王海。

"不多时,只见由外面上来一人,年约五旬以外,五官丰满,面带忠厚,跪下给老爷叩首。

老爷叫差人:"把二匹缎子拿下去,看是你铺中卖出的,是贼人抢了去的?

事关重大,不可混含。"王海拿过去一看,说;"老爷,这两匹缎子,是贼人明明抢了去的。

"老爷一听,问:"你怎么知道是被贼人抢了去的?有什么凭证?讲。

"王海说:"回老爷,有凭证。在小的铺子内,架子上的货,就有兴隆缎店。

没有我们铺中的图记兑印,要是有人上我们那里买的缎子,临买好之时,单有一个兑印,图记是篆字:生财有道。

这缎子上没有兑印,故此知道是贼人抢去的。"老爷吩咐下去,高国泰跪在一旁听的明白。

老爷说;"高国泰,你可曾听见了么?给我上换棍,挟起来再问。"高国泰说;"老父台的明见,生员这两匹缎子实是拾的。

就是贼人抢了去,也许遗失,被生员抬着。老父台说生员明火执仗,有何凭证?

可以考核。"老爷一听勃然大怒,把惊堂木一拍,说:"你这厮分明是老贼,竟敢在本县面前如此刁猾,你还说本县把你判屈了。

"吩咐左右"把见证带上来"。高国泰一听有见证,吓的面上失色。只见从旁边带上一个来。

高国泰一看,并不认得。只见此人有二十余岁,头戴青布头市,身被青布小夹袄,青中农,白袜青鞋,面皮徽白,白中带青,两道斗鸡眉,一双匝口眼,蒜头鼻子,薄片嘴,窄脑门,撇太阳,长脖子,大额落素。

李四明一看认得,原来是同院的街房姓冷行二,外号叫冷不防,住李四明外头院三间房,平时与李四明借贷不遂,他怀恨在心。

冷二就是人口两个过日子,他养不了他媳妇,他媳妇去给人家拥工做活,他一个人在家终日盘算,可恨李四明有钱不借给他。

那天晚上,他正在屋中着烦,听李四明的家中请人。冷不防想:"李四明平时未在家内请过朋友,莫非有什么事?

"他暗中偷听,请的是高国泰,李四明同了进去。冷二站在二门一听,听四明说拾这个两匹缎子,是兴隆店的,没人找,我们二人做两件袍子。

冷二听的明白,心中想:"我听说兴隆缎店在殷家渡,前次闹明火执仗,此案尚未拿着。

我明日到衙门去,给他贴一贴膏药,就说他是窝主。李四明真是可恨,发此大财,我去借几吊钱都不借,叫他知道我的厉害!

假使我再借钱,他就不敢不借给我了。"因此他第二天一早,奔县公署来,问:"哪位头该班?

"有人答话:"是金陵寿金头的该班。"冷二进来说:"金头,殷家渡明火执仗这案,你们办着没有?

"金头说:"没办着。"冷二说:"我们院里房东李四明,他窝藏汪洋大盗,昨天有贼首高国泰住在他家,两个人商酌一夜,我听的明白,特地前来送个信息。

"金头儿一听说:"好哇,我带你见见我们老爷罢。"叫人往里回话,老爷立刻升堂,带上冷二回话。

冷二上来跪下说:"老爷,小的住的李四明的房子,常见有形迹可疑之人从他家出入。

昨夜晚间,有贼首高国泰在他家里,诉说殷家渡的明火执仗,刀伤事主。

我合房东并无冤仇,怕老爷访知,小的有知情不报,纵贼脱逃之罪。"老爷吩咐先把冷二带下去,派金陵寿、董世昌把高国泰、李四明一并锁拿到案,及二人一到,说带见证,便把冷二带上来。

不知如何判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