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十二章 冀州飞檄傲英雄,卢植平贼显英名(十)

第九十二章 冀州飞檄傲英雄,卢植平贼显英名(十)

随着基地级别的提升,基地内的翰林院也升到了二十三级,不仅原有的科技都可以进行等级的提升,而且产生了大量的新的科技。

大量的科技需要升级就使得由基地等级提升而产生的科技点渐渐的有些不太够用了,阎明开始不得不在已经研究过的科技中选择作用更大的科技进行升级,而将作用不是很大的科技延迟升级。不过利器系科技在升到二十级之后所出现的一项新的科技“善其事”的出现却极大的缓解了阎明手头科技点不足的窘境。

善其事,可以将利器系已经使用的科技点按照比例返还,而且因为使用科技点而产生的基地经验也不会因此而扣除。此项科技每升一级可以将利器系科技已使用的科技点返还百分之零点五。

目前翰林院达到了二十三级,善其事科技也可以升到了二十三级,可以将利器系的科技已使用的科技点返还百分之十一点五。目前利器系共有利其器、墨门、固若金汤、公输、无坚不摧、观海、纵横四海、执锐、绝世好剑、天下名枪、shèrì神弓、后羿之箭、披坚、明铠、刑天之盾和善其事共十六项科技,每项科技都已经升级到了二十三级,每项科技消耗了二百七十六点科技点,十六项科技总共消耗了四千四百一十六点科技点,按照百分之十一点五的返还比例,共返还了五百零七点科技点(取整数),虽然相对于目前基地总计消耗的两万多点科技点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这五百多点科技点也足以将几十个科技再向上升上一级。

除了利器系科技之外,生产系科技在能工巧匠这项科技升到二十五级之后也可以产生一项返还科技点的科技“神工之巧思”。“神工之巧思”的返还比例和善其事的返还比例一样,但是生产系的科技数量更多,到时候返还的科技点数量也将更多。

除了科技的研究之外,历史名臣和历史名将的选择和克隆一直是阎明最为关心的地方。上一次由于英灵之魂和民心值的数量不足,阎明只选择了卫青和霍去病这两名历史名将以及桑弘羊这一名历史名臣,而随着时间的退役,基地拥有的民心值在逐渐增多,而护教军在西域打破大月氏军的战斗更是为基地带来了大量的英灵之魂。

如今,基地拥有的英灵之魂和民心值都有上百万,足以让阎明再招募几位历史名臣和历史名将了。

由于历史名将所消耗的英灵之魂的数量是按等差数列增加的,而阎明在此之前已经克隆了九位历史名将,招募第十位历史名将所需要的英灵之魂是十万,第十一位是十一万,以此类推,因此这一百多万的英灵之魂可以克隆八位历史名将。阎明经过一番筛选,在候选名单中选择了李广、李陵、赵充国、冯奉世、陈汤、朱序、郗超和陶侃这八位。其中李广、李陵、赵充国、冯奉世和陈汤是西汉中后期的将领,而朱序、郗超和陶侃这三位则是东晋的将领。

李广自然不用多少,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道出了多少壮志未酬者的心声,而李广一生的悲惨遭遇也一直被国人铭记。只是从智脑给李广的评价来看,李广差卫青和霍去病的距离还是很远的,顶多也只是够得上准一流武将的水平,可能正是因为他的悲惨遭遇和太史公对他的过分同情才造成他在中事史上的地位。

李广的综合能力为二十星半,其中个人武力四星半,统兵能力四颗星,进攻指挥三星半,防守指挥四星半,计谋能力四颗星。

而他的孙子李陵可谓仕途顺利,从小就被选进宫中,担任武帝的侍从,从从郎、加侍中一直升到监建章骑。李陵在任建章监后曾奉武帝之命率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没有遇到敌人。等到李陵回到长安之后,被拜为骑都尉,率领五千士兵在酒泉、张掖两郡训练以备匈奴。

天汉二年(前99年)秋,汉武帝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骑兵三万出征匈奴,在天山与右贤王相遇、战斗。汉武帝在武台召见李陵,令他为李广利军监护辎重。李陵并主动请缨率所部dúlì成军,牵制匈奴军队,以辅助李广利的正面作战。武帝应允,因为战马不足,所以李陵只能将步兵出征。

李陵率五千名弓箭手从居延北行军一个月,在浚稽山与且鞮侯单于的三万骑兵遭遇,匈奴军将汉军围在两山之间。汉军以辎重车为营,布阵于营外,前列士兵持戟盾,后列士兵持弓箭。匈奴见汉军人少,便向汉军进攻,结果遭到汉军千弩急shè,匈奴兵应弦而倒,被迫退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急调左右部八万余骑攻打李陵,李陵且战且退,士兵伤重者卧于车上,伤轻者推车,再轻者持兵器搏战。第二rì再战,斩首三千余级。

行十余rì,退至某山,单于派兵攻击,李陵与匈奴兵步战于树林中,斩杀数千人。又发连弩shè单于,单于逃走。

当时,两军一rì战数十次,汉军又伤杀匈奴二千余人。匈奴见形势对已不利,便想退兵。汉军在谷中,匈奴在山上,四面对shè,矢如雨下。汉军南撤,未至鞮汗山,一rì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而去。此时,汉军尚有三千余人,以短刀,车辐为武器,退至一峡谷内,被匈奴阻断后路。单于隐藏在汉军身后,在角落里向汉军投石,汉军多数战死,无法前行。

匈奴招降李陵,李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仅有四百余人回到了汉境。

这场战役李陵以步兵与匈奴骑兵抗衡,孤军苦战,充分发挥了远shè兵器弓、弩的作用,杀伤匈奴骑兵万余,其战术运用和战役指挥是成功的。但是由于汉军未能对李陵部实施必要的接应和支援,实力相差悬殊,最终造成李陵几乎全军覆灭。

有些人认为李陵在这场战斗中所取得的战果过于惊人,因此对这次战斗的真实xìng表示怀疑。不过这次战斗是被司马迁的《史记》明文记载的,而《史记》能被选为二十四史之首,他的客观xìng和准确xìng还是值得相信的。因此这次的战斗的真实xìng也是值得相信的。

根据智脑的评价,李陵的综合评价为二十二颗星,比他的祖父多了半颗星。其中个人武力四星半,统兵能力四星半,进攻指挥四星半,防守指挥四星半,智谋能力四颗星。除了智谋能力相对较低之外,李陵的其他能力十分平均,可谓攻守兼备。正是阎明最喜欢的一类武将。

赵充国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麒麟阁十一功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皇帝为自己的臣属编制的荣誉。后来和麒麟阁十一功臣齐名的还有云台二十八将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赵充国曾经跟随李广利出兵作战,并且还救过李广利的xìng命,不过他的荣誉几乎全部来自于对河西羌人的作战。

聚居在河西地区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武帝派去的士兵也为羌人所败。这时,羌入又逐渐向湟水以北移动,找寻农民弃耕的地方去放牧。同时羌人各部落也有联合一致的趋向,郡县官吏也禁止不了。这时匈奴又想勾结羌人,以扩大对汉西部的侵扰。赵充国年逾七十,仍督兵西陲,挫败羌人进犯。回来以后,三向朝廷上书,详细分析了形势,建议防事变于未然,提出了“以兵屯田”的主张,得到宣帝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