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四八章 凉州风月美,遥望居延路(四)

第一四八章 凉州风月美,遥望居延路(四)

燕尾炬也称雉尾矩,专门用来焚烧尖头木驴的纵火战具,和尖头木驴同时盛行于南北朝。如《梁书·羊侃传》记载:侯景为尖头木驴攻城,箭矢和石块都不能制止,杨侃就制作了燕尾炬,绑在铁簇上,用油灌上,仍在尖头木驴上将之点燃,很快就把它烧毁了。

它是用芦苇等柴草,绑缚成下部岔开,形状如同燕尾的草把,浸润在油脂中,分岔中间安装一根尖头铁锭,点燃后从城上投掷到攻城作业的木驴背上燃烧。由于铁钉很难准确的钉入木驴的背上,后来又改为用铁索悬挂在木杆上,由人cāo纵下垂,让燕尾炬骑在尖头木驴上燃烧。对于轒轀和头车等,就不必开叉,称为飞矩。此外还有将柴草捆扎成粗大的圆柱形草束,形状如同牛的身体,称为火车。用来焚烧敌人各种木结构的攻城战具。如陈规守德安的时候,用干燥的竹木柴草等制造下火牛三百多个,在城墙上将火车推下,在天桥脚下将之焚烧。

游火铁筐也称游火箱,专门用来灼烧挖掘城墙的敌人。它是用熟铁打造成篮子的形状,上覆草火牛,从城墙上坠下,灼烧攻城者。

木女头用来代替被敌人破坏的女墙,为守城的战士遮蔽箭矢和石块。

小型木女头为厚木板制成,和女墙的形状相同,高约六尺,宽约五尺,木板的表面开有观察和发shè孔,底部装有两轮,以便于机动。轮轴上装有拐子木,用来支撑板墙直立和不移动。

塞门刀车这种器械在战国时也有应用,《墨子·备穴》载:“门中吏主塞突门。用车两轮以木束之,涂其上,椎置突门内,使度门广狭令之”,看来最初寒门刀车上并不装刀。

《武经总要》及《武备志》上均有相同的塞门刀车图并文字说明;“刀车,以两轮车,自后出枪刃密布之,凡为敌攻坏城门,则以车塞之。”塞门刀车的宽度也应根据城门的宽度制造,可刚好将城门塞住。若不用时,塞门刀车应置之城门之后,随时备用。

这种车也适于在地道、巷战中用来堵塞突破口。但现见有人以为这种车可做为步兵冲锋开路之用,则与所见史料相悖了。

《墨子》篇记载了这种塞门刀车的用途。对于坚守城池的长期恶战,城门难保一次不失,这塞门刀车便是最为有用的救急兵器。

小型塞门刀车前刀壁上装有24把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

刀车是打造得一种极为坚固的两轮车,车体与城门几乎等宽,寻常总在三四丈之间;车前有木架三四层,各层固定尖刀若干口,车体有长辕;敌但攻破城门,数十成百兵士猛推刀车塞住城门。

鹿砦是用伐倒树木构成、形似鹿角的筑城障碍物。古称鹿角砦。有树干鹿砦和树枝鹿砦两种。通常设置在森林边缘、林间道路和有行道树的道路上。树干鹿砦主要用以防装甲战斗车辆。设置时将直径20厘米以上的树,在距地面06~15米处交叉伐倒或炸倒,使树冠朝向敌方,树干与树桩不要完全断离,并在折断处用铁丝系连。设置纵深一般不小于30米。树枝鹿砦用以防步兵和防运输车辆。可就地设置或移动设置。就地设置是在现地将并列的直径不小于15厘米的树交叉伐倒,使树冠朝向敌方,并砍掉细枝,削尖粗枝,用叉桩将其固定在地上;移动设置是将伐倒的树运到设置地点,使树冠朝向敌方,并用铁丝和叉桩将其固定在地上。

中型鹿砦高度达到了三丈,使得几乎没有任何的骑兵可以越过这道鹿砦。但是中型鹿砦仍然是木质,很容易被对方焚毁或者破坏。

目前基地共解锁战舰二十八种,分别是:

一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独木舟

二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小型竹排

三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小型仓舟

四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双桨单仓先登舟

五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小型火舟

六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单帆单仓运兵船

七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小型飞舟

八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中型木排

九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四桨单仓先登舟

十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小型艨艟

十一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小型槛舟

十二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中型仓舟

十三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双帆双仓运兵船

十四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八桨单仓先登舟

十五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中型飞舟

十六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小型车船

十七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小型海鹘

十八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小型楼船

十九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大型木排

二十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中型艨艟

二十一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十六桨先登舟

二十二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中型车船

二十三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四十桨先登舟

二十四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中型楼船

二十五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三帆中型运兵船

二十六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中型火舟

二十七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中型槛舟

二十八级纵横四海科技解锁的——五牙战舰

海鹘船是唐代及其以后出现的一种xìng能优良的中国古代船型,其特点是:“虽风浪涨天无有倾侧”,因而许多专家学者称它为全天候战船,是水师中著名战斗舰之一。

它可以在恶劣天气作战的攻击舰。体型不大,船形头低尾高,船身前宽后窄,是仿照海鹘的外型而设计建造的。船上左右各置浮板四到八具,形如海鹘翅膀(今称披水,或称撬头),其功用在使船能平稳航行于惊涛骇浪之中,并有排水以增加速度之功。

船舱左右都以生牛皮围覆成城墙状,以防止巨浪打碎木制的船体,并可防火攻。牛皮墙上亦加搭半人高的女墙,墙上有弩窗舰孔以便攻击。甲板上遍插各类牙旗并置战鼓以壮声势。

小型海鹘长约二十丈,能够容纳将近五十人的水军士兵。

车船是中国古代用人力驱动运转的明轮船,也称轮船或车轮舸。在近代汽船问世前,人类船舶的推进,主要是仰仗风力和人力,前者用帆,后者用桨。车船是在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设计的,桨用手力,而车船使用脚力,确为古代一项重大的船舶技术发明。

早在南北朝(420~589)时,已有车船的记载。唐代李皋对车船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制造的车船用人力踏动快速前进。宋代的车船盛极一时,绍兴二年(1132)王彦恢制的战舰,旁设4轮,每轮8楫(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