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5)(1 / 2)





  费柏翰见戚景思也不愿答话,便自顾自的解释起来。

  我定钱都付了,这不是想着卖个乖,能回家找老爷子套出银子来;你可不知道,这南笼啊

  什么时辰了?戚景思懒理费柏翰接下来的长篇大论,随便寻了个由头将人打断,先生怎么还不来?

  是啊。费柏翰一拍脑门,后知后觉道:这时辰早过了

  来了来了!朱夫子来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坐在窗边的小子呼喊一声,闹哄哄的医愚轩瞬间噤了声。

  费柏翰忙在戚景思身边坐了下来,还不忘颇讲义气地用手拐子又顶了戚景思两下,将懒洋洋的人唤醒。

  戚景思把一双长腿从课桌上拿下来,缓缓地睁开眼,一张脸散着极不情愿。

  朱夫子敛起袍摆跨过门槛,身后跟着两个少年。

  走在头里的少年在早春的料峭微雨里依旧是褭褭青衫,清秀的眉眼笼着一层薄雾似的迷离,垂眸微敛。

  戚景思现下总算是跟那个让他在人群里一眼就瞧见的背影打了个照面。

  这言斐为什么能把书童带进医愚轩?

  身旁的学友小声议论着。

  就是说啊!我们的书童不都等在前院吗?费柏翰也忙不迭地加入,还不忘戳戳身旁的戚景思,你呢?

  模样倒是生得好。没有搭理费柏翰,戚景思盯着言斐,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么一句,倒像是自言自语。

  能不好嘛!前排的学友嬉笑着回过头,他娘当年可是艳绝晟京的名妓,色艺双全!比起今日的柳娴儿来,那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说着又惋惜道:可惜从了他爹,平白染了一身铜臭气!

  哼!那是她聪明!半天没吱声的常浩轩突然开口,这种出身的女人,如何跨得过晟京城里的世家门槛?挤进去了也不过给人做个小,到底是生不入族谱,死不进祠堂的货色。

  她如今从了富贾,衣食无忧不说,死了也不用作那无主的孤魂;鹤颐楼的老板娘啊

  当真打得一手好算盘!

  也是!前排少年恹恹地回过头去。

  再说了,模样再好有什么用?常浩轩接着戏谑道:到底不过是个闻书的瞎子!

  身旁几个少年听着常浩轩的话都忍不住笑作一团。

  在一片嘲笑声中,戚景思看着正被众人议论的言斐领着小巴在医愚轩前排找了个空位坐下。

  在桌椅和人群的细缝里,他看见言斐青衫下冻得微微发青的修长手指紧紧地攥着。

  朱夫子走上前台,坐于案前清咳一声,你们倒还能笑得出来。

  这便是你们交上来的文章。他敛了袖口把一摞宣纸撂在案上,厉声道:简直不知所云!

  费老候爷府上门生该换一波了。常浩轩笑意未散,小声揶揄道,你的文章先生倒也是看不上的。

  嘁费柏翰不以为然的揉了揉鼻子,较这个真儿干嘛?朱夫子从前的学生都是何许人物,你不比我清楚?我府上几个下人,如何入得了他老人家的眼。

  朱先生是先帝年间的状元,三元及第,年少出仕。

  今上晟明帝李睿在当时不过六岁,便拜了朱夫子为师。

  是朱夫子为其启蒙授业,还一路辅佐当年那个毫不起眼的七皇子李睿在诸皇子中杀出重围,一路登上帝位。

  本已是一世佳话,千古君臣。

  可就在今上登基的第二年,朱夫子在母亲故后去便回乡丁忧,守孝期满再返晟京却婉拒回朝。

  但一段传奇却没有就此结束。

  朱夫子返回晟京先后收下两名学生

  光风霁月林光霁,霞姿月韵常彧之;前者长诗书,后者擅策论。

  后二人在同年杀入殿试,分别取下当年春闱的状元和榜眼,并称晟京双贤;一时风光无两,妇孺皆知。

  而状元郎光霁公子,更是李晟王朝开国以来第二个连中三元的举子。

  可这晟京第一名门望族,林家嫡出的幼子林光霁,却在状元及第、风光进入翰林院的第二年便辞官下堂,甚至玉蝶除名,被赶出了林家,从此踪迹难觅。

  为此,光霁公子当年所作诗书字画便是一字千金也难求。

  至此之后,朱先生也再度返乡,不涉晟京,几乎是与光霁公子同时没了音信。

  直到今日光霁已去近十八载,晟京城里的文人雅士还以家中珍藏一副光霁公子当年的亲笔为第一等的风雅之事。

  而另一位公子常彧之则深得今上赏识,一路扶摇直上,未及不惑便已官拜二品,是这些年来御前风头无二的红人。

  一生只授学生三人,却个个皆为人中龙凤,是以朱夫子古稀之年再度出山授学,求入豫麟书院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

  可是好巧不巧,彧之二字只是常家公子的表字,常彧之大名常浩轸,正是常浩轩名义上的长兄。

  好端端的,又提他做什么!常浩轩没好气地白了费柏翰一眼,一扭脸把头偏了回去。

  戚景思入京不久,冷眼瞧了半天,也没瞧出这常浩轩的火气是打哪里来的。

  费柏翰倒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他不与常浩轩计较,也不在乎朱先生说了什么,但医愚轩里总还有几个不服气的。

  我们再不济也都是有名有姓的前排不知道何处,一人声不大不小地嘀咕着:为何要与一个书童下人做了同窗?

  朱先生闻言也不恼,他轻轻捻着额下白须,点了点刚才说话的少年,此处名为医愚轩,何解?

  少年愤愤地低下头,不言。

  言毅,你来讲。

  小巴瞧了眼冲自己点头的言斐,缓缓起身,低头答话,西汉刘向有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医愚轩内顿时物议如沸。

  去年年头,晟明帝在皇家大宴上前脚刚提了一句治学可以兴国,太子李璞后脚就上书要兴办官学,培养后生,还特请了告老还乡已近十八载的帝师出山坐镇。

  晟明帝亲笔御书豫麟书院四个大字的匾额还挂在门前,能坐在此处的少年,即使不如费柏翰这样的显赫出身,也都是朝廷正四品以上得了举荐的官宦子弟。

  后来还是得四皇子李璠御前提了一句有教无类,豫麟书院才做样子似的收了几个平民出身的孩子。

  但即便不是士族宗亲,如言斐这般进了书院的也都是富庶人家,海样的银子砸通了关系,才能挤进来。

  这群人中混进了路边讨口出身的小巴本就打眼,现在这叫花子竟然有名有姓,甚至看似颇得帝师青眼,人群难免不忿。

  朱夫子并不出言打断堂下众议,他只清清嗓子朗声道:此处取名医愚轩,便是要告诉你们,这里是做学问的地方

  旁的东西,思虑无益。

  这是你们之前所作的文章,除开那些个没交的,便都在这里。朱夫子拍了拍面前那一摞宣纸,你们尽管传去看,若有人的文章作得比他二人更好,自可来找我理论;若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