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节(1 / 2)





  而顾浮这次来,不仅要帮着皇后整理名册,还得回答皇后几个问题。

  “陛下原先定的评判标准中包括‘家世’,但赤尧军统帅及部分寒门出身的官员希望能取消这一条,因是为你选婿,陛下让我来问问你的意思。”

  赤尧军是禁军那边出了吴怀瑾一事后,陛下为保住李禹,转移朝臣注意力,下令新组的一支皇城军,看似是要分了禁军的职权,但赤尧军的统领不是京城人士,甚至不是武将,而且出身并非显贵,所以这支新军成立至今一直屈居于禁军之下,没少被禁军挑衅打压。

  谁都没想到打落牙往肚子里吞的赤尧军会在这个时候冒头,还让朝中出身清寒的大臣起了共鸣,纷纷站出来给予支持。

  顾浮自然是不会反对的。

  评判标准越少,分差越小,整场选拔花得时间就越多,对她来说越有利,所以她对皇后说:“英雄不问出处,我自不会介意他人的出身。”

  皇后与顾浮心照不宣,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城南质子府那边,也有别国使臣上奏,想要参与选拔。”

  顾浮好笑:“他们来凑什么热闹?”

  皇后也笑:“多半是尹国质子起的头。”

  尹国国土虽小,但物产丰饶,那的人也都十分自傲,尹国质子入京后没有半点寄人篱下的样子,还常与京中一些世家子弟相约喝酒逛花楼,三不五时就要闹出点事来,有这样的热闹,他定不会错过。”

  问题就是顾浮让不让。

  顾浮:“让啊,干嘛不让?无论怎样先坑一笔再说,若真不巧让别国质子选上了,陛下一定不会让我嫁,岂不一举两得。”

  皇后转达了顾浮的意愿,皇帝也省下心,不用再一个个驳回去。

  随着各种争执尘埃落定,要从全京城未婚男子中挑选最优者的消息逐渐在京城里传开,选拔的名称一开始还没确定,后来才定为“选麟”,就是择选人中麒麟的意思。

  而麒麟也常用以比喻才德兼备的人,还有“显之,必有祥瑞”的说法,倒是比其他称呼更加适合,也更加吉利。

  皇后还要打理后宫事务,身边人手不够,就另外腾出京中一处皇家别苑——晚袖斋来放参选男子的名册与资料,皇后还给了顾浮可随意进出晚袖斋的令牌,让顾浮多去帮忙,毕竟那也是顾浮自己的事情。

  顾浮没有推辞,可要办的事情实在太多太杂,她一个人根本管不过来,于是她又跑了趟宫里,问皇后她能不能带些个帮手入晚袖斋帮忙。

  皇后应允,顾浮头一个就把穆青瑶给拖下了水。

  穆青瑶也头大,问顾浮可不可以把她诗社里那些小姐妹弄来。

  穆青瑶的诗社人不多,但有一点可以保证,她们嘴巴够严。

  穆青瑶用两件事证明了这点,第一件事就是棠沐沐,穆青瑶能知道棠沐沐的所作所为,皆是诗社内的几个小姐妹连同棠沐沐的姐姐——棠五一块查出来的,但为了棠五着想,她们谁都没有说出去,最多提醒旁人小心棠沐沐,只有穆青瑶把这件事告诉给了顾浮听。

  第二件事就是那日在临水苑认识的卫姑娘。卫姑娘有磨镜之好,全社姑娘都知道这件事,可同样没人说出去,就连顾浮被卫姑娘缠上,穆青瑶也只是提醒顾浮别收卫姑娘送的东西,免得让卫姑娘误会。

  顾浮信穆青瑶,便在征得皇后同意后,带穆青瑶诗社里的小姑娘去了晚袖斋。

  得知能参与选麟的资料整理与日后的筹数统计,好几个姑娘差点没了贵女的矜持,只有卫姑娘最淡定,她对男子没感觉,只高兴能有更多的机会和顾浮共处在一个屋檐下。

  小姑娘们很快上手,管理起各个部分,顾浮身上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一天,顾浮翻阅最新誊抄好的初定名单,意外在上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顾竹。

  顾浮眼皮直跳,查看后发现并非同名,就是她家三弟顾竹。

  顾浮扶额:为什么我弟的名字也在上头。

  后来想想又觉得正常,顾竹确实符合要求,又没人知道这是在给她选婿,自然不会考虑顾竹与她的血缘关系。

  顾浮突然想到:若顾竹争气得了魁首,陛下定不会让她嫁给自己的堂弟,那么问题来了,该怎么增加顾竹获选的可能呢?

  顾浮晚上去祁天塔,问傅砚:“你觉得我弟怎么样?”

  傅砚反问:“我见过他吗?”

  顾浮只好提醒傅砚:“上元节你来找我,他也在。”

  傅砚这才想起那个一脸阴郁沉默寡言的少年,遂给出两字批语:“孤僻。”

  “他就是胆小。”顾浮忍不住为自己弟弟说了亿句好话:“可他心底不错,小时候又乖又听话,我带他爬树,丫鬟婆子都不让,可他就听我的,后来被同窗欺负才变得怕生不爱说话。而且他手艺很厉害,我在家用的剑就是他偷偷跑去铁铺自己亲手打的,我还叫他给我打两把苗刀,那孩子立刻就给我找好铁去了……”

  傅砚看顾浮夸弟弟夸得滔滔不绝,垂眸显出几分兴致缺缺的模样,就差把“不感兴趣”四个字写在脸上。

  “……如果是他得了选麟魁首,我就不用嫁啦,谁让他是我堂弟呢。”

  顾浮说完这句,傅砚才抬眼,仿佛瞬间恢复记忆了似的,问顾浮:“你上回是不是替他跟我借了落日弓?”

  顾浮:“嗯,他还照着《天工记》自己仿制了一把,虽然材质不对,不过看样式和你那把没差多少。”

  傅砚当即道:“我可推荐他入军造司,以他的年岁加上军造司的名头,可替他吸引不少人的注意。”

  顾浮睁大了眼睛:“那可是军造司!”

  能说进就进吗?

  傅砚告诉顾浮:“《天工记》本就是军造司用来网罗天下能工巧匠的工具,他能造出落日弓,就证明他有这个资格入军造司。”

  顾浮明白了:“所以这本《天工记》是军造司拿来碰瓷用的。”

  傅砚:“……”

  这么说倒也没错,军造司内有近五分之一的工匠,都是因为造了《天工记》上的器具,被辗转得知的军造司给拉上贼船,他们来自大庸各地,出身各异,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对铸造新鲜器物有着非一般的热爱。

  ……